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年第1期
编号:11987356
痤疮的物理治疗研究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1年第1期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雄激素影响下皮脂腺分泌增多,皮脂和角化上皮阻塞毛孔形成微粉刺,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各种炎症反应。痤疮的治疗方法较多,近年来物理方法发展较快,现总结如下。

    1红蓝光

    蓝光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产生的内源性卟啉,卟啉受到蓝光照射后可激发光动力效应,并变成含高能量的不稳定卟啉,激活的卟啉与三态氧结合后形成不稳定的单态氧,与细胞膜上化合物结合后损伤细胞膜导致细菌死亡[1],蓝光还可通过影响痤疮丙酸杆菌的跨膜质子的流入和改变细胞内pH值杀灭细菌[1],从而达到抗炎目的,对痤疮的炎症性损害有很好的消退作用[1]。红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痤疮有关的红斑反应,能刺激纤维细胞增生,对组织起修复作用,并通过调整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使胶原再生从而改善肤质,减少瘢痕的形成[2],红光还可通过光热效应产生抗炎作用。采用红蓝光交替照射,每周2次,每次20min,并同时外用克林霉素醇溶液,4周后有效率82.8%,无不良反应[2]。

    2光动力疗法(PDT)

    5-氨基酮戊酸能够被上皮细胞和毛囊皮脂腺单位所吸收,并通过血红素合成途径转换为内源性光敏剂原卟啉IX,原卟啉IX能够积聚于上皮细胞,还能存于毛囊皮脂腺单位,当适宜波长的光进行照射时,不仅可以激活痤疮丙酸杆菌自身产生的内源性卟啉,还能同时活化外源性ALA所转换的原卟啉IX,从而选择性杀伤痤疮丙酸杆菌,抑制皮脂腺分泌和破坏毛囊皮脂腺结构而改善痤疮[3]。研究结果显示,中重度痤疮患者ALA-PDT治疗1~4次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