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85958
强脉冲光不同脉宽对豚鼠皮肤色素和表皮黑素细胞影响的实验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徐 芳 李大铁 杨 宁
第1页

    参见附件(2417KB,4页)。

     2.4第一次照射后1月(第二次照射前):直接观察照射区域见肤色减退,46.2ms组较明显。光镜下各组黑素颗粒逐步减少,含泡化的基底细胞修复明显。电镜下可见黑素细胞核周边有I、II期黑素小体,III、IV期已明显减少,部分线粒体等细胞器变性(图4)。统计MCI,结果显示:以46.2ms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见表3。

    2.5第二次照射后1月(第一次照射后2月,第三次照射前):直接观察照射区可见肤色进一步变浅,46.2ms组较明显,39.8ms组次之。光镜下观察各组的黑素颗粒进一步减少,基底层细胞完整,移至棘层以上的粉末状黑素颗粒消退明显。电镜下黑素细胞核周边III、IV期黑素颗粒残留较少,I、II期黑素颗粒仍可找到,线粒体及高尔基体变性明显部分完全破坏(图5)。统计MCI,结果显示:以46.2ms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见表4。

    2.6第三次照射后1月(第一次照射后3月):直接观察照射区可见肤色明显变浅,46.2ms尤为突出,39.8ms组次之。光镜下观察各组的黑素颗粒明显减少。电镜下黑素细胞核周边有少量I、II期黑素小体,III、IV期已很难找到,部分线粒体等细胞器变性较明显。但各组黑素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核完整(图6)。统计MCI,结果显示:以46.2ms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见表5。

    3讨论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Patrick Bitter Sr博士于1998年首先报道了光子嫩肤技术(Photo rejuvenation)[1],并定义为使用连续波长的强脉冲光子在低能量密度下的非剥脱性非侵入性嫩肤治疗。

    强脉冲光本质上属于非相干光,仍属于普通光而不是激光,是一组波长为400nm~1 200nm的适合皮肤疾患治疗的强光混合波[2]。具有高能量的、波长相对集中、脉宽可调的强光在治疗参数上与激光相类似,同样可达到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进行治疗,所以在临床上强脉冲光源被认同为与激光相似的治疗技术。输出的光波中较短波长的光因其处于黑色素的吸收峰,故可被皮肤中的色素优先选择吸收,达到治疗作用[3]。

    现代Q开关激光治疗色素性病变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17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