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499757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张秀丽
第1页

    参见附件(1187KB,3页)。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等教育是美容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职高专医学美容专业的必然产物。美容医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医学分支学科,它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在医学中的集中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既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医学学科发展的必然[1]。医学美容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具有较大规模,但由于其发展的时间较短,教学体系尚不成熟,许多问题,诸如专业建设、“双师”队伍建设、教材和课程建设等,尚在研究、摸索阶段。2004年,卫生部与教育部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列入高职高专的招生目录中[2]。这是顺应美容医学临床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决策。随着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该专业的设置,一部分政策和相应得书籍也随之出台,以往的专业设置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需要我们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2006年,卫生部下达文件,指出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将不允许报考临床助理医师,使得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再次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要办好这一专业,使高职高专的出口与社会需求的入口很好地衔接,并非易事。本文就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作一阐述,并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

    1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为专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专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就是要使学校能动态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向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专门人才。但教

    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教育的周期相对较长,学生毕业时所学专业的“冷热度”发生变化。能否做到“适销对路”取决于供求两个变量:即社会对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的变化和各个学校培养这个专业人才的供给量的变化。所以,要使学校的专业具有生命力,就必须很好地把握这两个变量,加强对社会人才需求趋势和各校办学动态的调查,不断积累办学经验,调整专业结构。我校自1999年开办医学美容高等教育以来,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2004年,我校对天津市场做了充分的调研,调查结果表明,需要该专业毕业生的医院占调查医院的27.38%,有50%的非医疗机构需要该专业人才。由此又一次调整了专业结构,改变了我校学生就业层次偏低的局面,同时也有为学生在市场上找到了更好的定位,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2制定合理的教学培养目标,加大课改力度,发掘专业设置内涵

    教学培养目标是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学的动力来源于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医疗美容技能,从事临床医学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适应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应较大幅度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操作。本着专业基础课程的“必需”与“够用”的原则,强调技能性、能力性目标的培养。在医疗美容技术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技能的学习和职业态度的培养;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基本上以实际工作需要为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术有皮肤美容、物理美容,中医美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8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