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519079
术中稀碘伏处理污染类切口170例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华夏医学》 2007年第4期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腹部污染类切口感染率的方法。方法:总结354例腹部污染切口术中分别用稀碘伏、生理盐水处理的病例资料。结果:354例均治愈,稀碘伏组170例,感染5例;生理盐水组184例,感染15例,两组感染率比较有差异。结论:稀碘伏能降低腹部污染切口感染率,并且容易操作。

    关键词:稀碘伏;切口;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4-0738-02

    引起切口感染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全身性及局部性两大方面,发生后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引发患者不满投诉,医生及患者都希望能有一些方法减少其发生。本院将354例腹部污染手术切口分两组,在术中分别用稀碘伏或生理盐水处理,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4例,男178例,女176例;年龄5~78岁,平均34岁,住院5~57d,平均10.5d。胆道感染手术40例,消化道穿子L16例,急性阑尾炎298例。

    1.2 方法

    将354例腹部污染手术切口在术中分别用稀碘伏或生理盐水处理,稀碘伏组170例,其中胆道感染手术14例,消化道穿孔6例,急性阑尾炎150例。生理盐水组184例,其中胆道感染手术26例,消化道穿孔10例,急性阑尾炎148例。所有病例均在缝合腹膜后,先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用于缝合有污染的器械要求更换或洗净,吸净切口内的液体后,稀碘伏组用340mg/L的稀碘伏溶液浸泡切口全层,持续时间2~3min,再吸净稀碘伏液体,然后用生理盐水再次冲洗切口后缝合。

    2 结果

    354例中切口感染20例,稀碘伏组170例,感染5例,感染率3%;生理盐水组184例,感染15例,感染率8%,两组相比P, 百拇医药(李桂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