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33371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赵小忠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泌尿系结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笔者自拟的中药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泌尿系结石临床效果观察分析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72-01

    沁尿系结石是临床当中的多发病与常见病,可发生于尿道、输尿管、膀胱以及肾脏的任何部位,以输尿管结石与肾结石最为常见。沁尿系结石主要临床表现有尿路梗阻、肾绞痛以及血尿,不及时治疗的话常会引起泌尿系统感染,严重者会出现肾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1]。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其中40例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笔者自拟的中药方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取的80例患者均经过腹部平片、B超、尿路造影以及肾图检查等检查确诊,符合沁尿系结石的诊断标准。将8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当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为5d~4年,平均1.2年;结石大小在0.4cm×0.3cm~2.9cm×1.5cm之间;结石部位:肾结石有17例,输尿管结石有12例,膀胱结石有11例。对照组患者当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为5d~4年,平均1.3年;结石大小在0.3cm×0.2cm~2.9cm×1.6cm之间;结石部位:肾结石有17例,输尿管结石有12例,膀胱结石有11例。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0.5g左氧氟沙星加入350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静脉输液2000~2500ml;呋塞米20mg加入15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每天1次;黄体酮,肌内注射,每次20mg,每天1次;山茛菪碱片,每次0.4mg,每天3次。对于疼痛难耐患者给予盐酸哌替啶,肌内注射,每次75mg。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2.2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笔者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中药方的组成为:金钱草25g,路路通15g,黄芪15g,鸡内金25g,海金沙25g,滑石10g,木香12g,车前子25g,泽泻12g,大黄4g,甘草8g。临床加减:血尿较重患者加生地黄12g,白茅根15g;久病气虚患者加党参15g;瘀血明显患者加丹参15g,莪术10g;疼痛剧烈患者加乳香15g,延胡索12g。以上中药水煎服用,取汁400ml,分2次早晚温服。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3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治愈:经过治疗结石排出,患者的血尿、疼痛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过腹部平片、B超以及尿道造影等检查显示结石消失;有效:经过治疗大部分结石排出,患者的血尿、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6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