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导引》 > 2008年第9期
编号:11667560
推拿手法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作用(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日 《按摩与导引》 2008年第9期
     效判定标准:治愈:颈肩臂痛消失,上肢无麻木;显效:颈肩臂痛及上肢麻木明显减轻;有效:颈肩臂及上肢麻木减轻、改善,但仍有颈酸无力;无效:症状无改善。

    总结以上病例,治愈率约87%,有效率约为95%。

    3 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尤其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易于发生颈椎病。颈椎病随着年龄的递增而成倍增加,轻者造成患者病痛,重者可致残。

    预防颈椎病主要是减缓颈椎间盘退变的进程。不良睡眠体位,工作姿势不当,不适当的体育锻炼都是颈椎骨关节退变的常见原因。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先天性畸形等是颈椎病发病的潜在因素。

    颈椎病的发生机制很复杂,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动力性因素,主要由于慢性劳损、外伤等原因导致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移位而波及两侧上下横突孔,出现轴向或侧向移位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二是机械性因素,包括钩椎关节囊创伤性反应、骨质增生、椎间盘髓核脱出等。三是血管因素,主要表现为血管动力学异常、动脉硬化性改变、血管变异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及其软组织退变,椎间盘萎缩性退变,椎间隙变窄,关节突间关节囊松弛,椎体易移位或滑脱,小关节错位,导致椎间孔变小,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同时由于肌肉劳损、慢性炎症、水肿渗出等问题存在,最后形成筋结、条索、肿块,导致颈痛。推拿治疗有舒筋活络、活血通脉、理筋整复的作用,对缓解症状极其有效。

    预防颈椎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改善与调正睡眠状态。人每天有1/3时间卧床,睡眠姿势不当会加剧颈椎间盘内压力,使颈椎周围韧带、肌肉疲劳,诱发颈椎病。为使颈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应注意几点:

    ①枕头的高度应适中。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形状优点是对颈部可起到相对的制动作用。

    ②睡眠体位应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双膝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放松。

    ③床铺应选择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以木板为底的席梦思床为佳。

    (二)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颈椎退变与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或某种特定体位有密切关系。不良体位会导致椎间盘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状。对长时间伏案工作者建议:

    ①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读书写字30分钟后应活动颈部,抬头远视半分钟,有利于缓解颈肌紧张,也可消除眼睛疲劳。

    ②调整桌面高度与倾斜度。可制作一与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时能减少颈椎前屈和颈椎间隙内压力。

    (三)自我牵引疗法。当颈部感到酸痛或肩背、上肢有放射痛时,可自我牵引颈部改善症状,其方法为:双手十指交叉合拢置于枕颈部,将头后仰,双手逐渐用力向头顶方向持续牵引10秒钟左右,连续3~5次。, 百拇医药(刘春叶)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