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317776
练太极膝关节是关键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健身科学》 2012年第11期
     对于喜欢习练太极的中老年朋友来说,刚开始接触这项运动时,大多会经历一个身体不适,尤其是膝部感觉疼痛的过渡期。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锻炼时,加强对膝部的练习和保护。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在练拳过程中也承担了很大的负荷。只有练就一个过硬的膝关节,我们才能充分感受到太极这项运动的巨大乐趣。

    一 加强膝关节的力量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负重、转动、按摩、拉伸等方法来加强膝关节的锻炼。

    首先是站桩。练拳的人都知道这句话:“百练不如一站”。站桩时,两腿弯曲,在增强腿部力量的同时,也增强膝盖的力量;其次是多做转膝运动,如上下屈蹲、开合旋转、左右旋转、深度下蹲等,促进膝部的血液循环,以增强膝盖的活力;第三是经常揉按犊鼻穴,或坐、卧位置绷直、回勾脚面,来拉伸锻炼膝部的筋腱。

    每天起床后、睡觉前,以及压腿时,都可以按摩、滚动或拉伸膝盖。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转动、按摩还是拉伸,都要轻柔缓慢、顺其自然,不要太快或太用力,以免造成损伤。经常这样做,可以使膝盖保持良好状态,不发生病变。
, 百拇医药
    二 合理使用膝关节

    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可能会对膝盖形成损害。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习拳架子不易太低。拳架有高、中、低之分,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及健康状况选择适当高度,以膝盖不觉太吃力为准。绝不要盲目模仿,追求低姿势。初学者更不宜屈腿过深,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逐步下降。一般屈腿角度以20~30度为宜。若小腿与地面垂直,那么大腿和小腿构成的角为120~135度比较适合。当然,功力深厚者还可以降低些。

    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不要做太低的下势,否则弊大于利。现在许多教太极拳的人为了追求美感,追求形式,膝盖弯曲太大,搞得不少人膝盖疼。其实,真正的太极拳不在于形,而在于意。太极拳真义《授秘歌》中说:“无形无象,忘其有己。全身透空,内外合一。应物自然,随心所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要掌握好膝盖弯屈的方向。打太极拳时前进、后转、左顾、右盼,总要不断地改变方向,要在转换中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协调一致、立体旋转,而且保持同一方向,如同码头装卸用的旋转吊车。 作为身体一部分的膝盖自然也要与全身协调,随腰腿的转动而转动,而膝盖弯曲的方向总要保持与脚尖的方向一致才能顺遂。这就要不断地、及时地摆脚、扣脚、碾脚,进行调整。而我们常见的情形却不是这样,膝盖向正前方弓出,脚却斜向左右;腰腿已经扭转了方向,脚却依然不动。脚与膝盖南辕北辙,时间长了,膝盖就会扭曲变形,定生病变。
, 百拇医药
    第三,弓步时膝盖最好不超过太冲穴。也就是不超过脚背大拇指、二拇指的两指跟部。有人说不要超过脚尖,经过人们的实践,若膝盖与脚尖长时间垂直,膝盖承受的重力依然很大,对膝盖仍有伤害。

    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腰的带动下全身每个部位、每个关节都不停地旋绕、缠裹,就像公转与自转。公转中有自转、自转中又伴着公转。“一动无有不动”,意思是说就像安了轴承一样,又如行云流水川流不息,一切都在动中。膝盖也应如此。特别是在慢练的时候,相对静止的时间比较长,如果真静止不动,把膝盖死死压住,不但会加大膝盖的压力,而且也不符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太极拳要求。因此,不论快练还是慢练,都要保持膝盖的动态。在不停的转动中缓解压力、减轻负担。

    太极拳的另一个特点是虚实分明。随着重心的不断转换,膝盖所受的压力也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即由松到紧、由紧到松不停地变化。当我们的实腿在受力时,虚腿就要充分放松,让膝盖得到休息,反之亦然。这样膝盖在轮换休息中,既得到锻炼,又不会负担过重,造成损伤。随着膝盖力量的不断增强,功能不断改善,也就不会有疼痛的情况发生了。
, 百拇医药
    三 对膝关节加以保护

    膝关节因为位置关键,负荷过重,所以非常脆弱,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缺钙、骨质疏松,因此更容易受到损伤、发生病变。从这个角度来说,除了积极地加强膝关节的锻炼、合理运转外,还要在平时倍加爱护。

    膝部有三怕:怕冷、怕风、怕湿。冷、风、湿是膝关节生病的三大诱因,所以要尽量少着凉、少受风、少接触冷水。夏天出汗后和夜晚睡觉时,要防止冷风吹;冬天温度低,要防止受寒,还应及时加减衣服,也可用护膝加以保护。老年人冬季最好扎紧裤腿,以免受寒。

    总之,对于膝关节,我们要锻炼与保护并举,既小心呵护,又加强膝关节的健康。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缩短疼痛的时间。随着太极拳对锻炼膝部积极作用的发挥,膝关节会逐渐增强力量,更加健康,最后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百拇医药(郭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