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437105
扶阳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第12期
     【摘 要】 基于《内经》“扶阳”理论,回顾传统中医理论对“扶阳”的认识,结合临床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实践中的体会,从阳气层面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进行再认识,多元思考,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对于提高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传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扶阳法;扶阳补虚;通阳祛邪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4-0075-0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edly zoster virus,VZV)感染所引起的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临床上可表现为阵发性针刺样疼痛、烧灼样疼痛或电击痛,还可出现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及感觉异常[1]。根据相关研究,我国约有400万的PHN患者,西医治疗PHN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因PHN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通常从缓解疼痛的角度进行治疗,并且剂量大时易于发生不良反应。同时由于PHN疼痛剧烈,病程较长,患者的身心健康皆受到了严重的影响,PHN患者大部分伴有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障碍[2]。传统中医药理论对PHN的发病和治疗有着独特的认识,活血、化瘀、止痛的治疗效果已得到公认,然而中医更重视治病求本,对于PHN的治疗,在缓解患者症状的同时,更应探寻其持久不愈的根本原因。杨凡副教授认为,正虚在PHN的发生、发展、转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以阳气虚为主,而瘀血、痰湿则是PHN的重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其与阳虚互为因果,共同致病。文章基于“扶阳”理论,在临床诊治中重视阳密乃固,探索以此立法拟理中汤加减进行针对性治疗,临床体会到此法方药能够在PHN患者治疗中取得确切疗效。

    1 扶阳概说

    1.1 扶阳的内涵 广义[3]:是对维护人体阳气功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和理念;狭义[3]:是特指治疗使用温热药物或以其他各种手段和方法达到扶助人体阳气的治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治疗因阳气虚或阳气的运行输布异常而导致的一系列病证,临床上运用各种中医药、治疗技能,恢复阳气量的充足以及其运行、输布正常,最终达到正胜邪去、阴阳平秘。这治疗原则起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寒者热之”的治则,而奠基于《伤寒论》。

    1.2 阳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易经》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通俗讲,有了太阳才有生命,阳气就是人身的太阳。譬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亦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强调“生死之本,全在阳气”,“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中医学理论认为,阳气是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热、兴奋特性的部分,是人体内具有温养、推动、兴奋、升腾等作用的精微物质和能量,具体表现在能增强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化生人体所必需的阴精物质,有抑制体内阴寒之气,祛邪外出以及防御外邪侵袭等多种作用。

    1.3 扶阳的方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八纲辩证的总纲,可见其重要性。《黄帝内经》又提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观点,因此。无论是自然界或者人体皆是“阳主阴从”。阳气是人生立命之基石,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具有温养全身脏腑筋脉组织,维护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基于中医“扶阳理论”重视人体阳气这一思想,杨凡副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伤寒论》、“火神派”等扶阳理论,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扶阳补虚和通阳祛邪两大扶阳治法,扶阳补虚又可分为补气温阳、温补脾肾、阴中求阳,通阳祛邪又可分为通阳散寒、通阳化瘀、通阳化饮。临床之症,痰瘀饮邪阻滞阳气的不通与阳气的不足常相互见,应重视通阳扶阳,使人体五脏六腑安和,经脉通畅,气血调畅,祛病延年,达到健康长寿目的。

    2 扶阳法与PHN的关系探讨

    2.1 PHN的病因病机 PHN在古代中医书籍中并无明确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在古代文献中相关病名有“火带疮”“蜘蛛疮”“蛇丹”“缠腰火丹”“蛇串疮”等。历代医家对带状疱疹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尽相同,总结其病因主要有风、湿、热、毒、火等。其病机可归纳为:① 风湿毒邪搏于血气。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此亦风湿搏于血气所生,状如甑带,因此为名……”。② 心肝风火。如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火丹》云:“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干者色红……,此属心肝二经之火……”。③ 外染毒邪,如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云:“蜘蛛疮,或沾蜘蛛遗尿,……染毒而生……”。④ 脾肺湿热。如《外科正宗火丹》云:“……湿者色多黄白……,此属脾肺二经湿热。”⑤ 肝火妄动。如清·吴谦《医宗金鉴》云:“……若腰助生之,系肝火妄动……”。古医家并没有针对PHN病因病机做相关论述,随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近现代中医家对PHN的研究和认识逐渐深入,认为可辨证分为湿热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热毒伤阴、脾肾阳虚等,如赵炳南[4]、顾伯华[5]、张志礼[6]、陆德铭[7]等均从正虚邪实基础上论治PHN,根据《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正气不虚,邪气不得独伤人,正气不足是内因,外邪加于内因,发而为病。

    2.2 扶陽法与PHN病机的辨证关系 PHN的病机总不离虚实两端,虚为本,实为标。虚即不荣则痛,具体表现为人体脏腑经脉失于温养濡润所致,PHN多发于年老体弱及多病久病之人,脏腑功能衰退,久治不愈,气血更伤,导致阳气亏虚、阴血不足,正气衰微、筋脉不荣。正气即人体之阳气,阳气是人身立命之本,是生命的根基,阳气充足则人身皮毛肌肉、筋脉官窍、五脏六腑活动有序正常,身体康健;阳气不足,则百病丛生。外感带状疱疹病毒邪伏于筋脉,在人体正气虚衰的条件下,发而为病,正气虚衰无力抗邪外出,外毒邪伏筋脉,阻滞气血津液运行,产生表现于外的血瘀、湿痰等病理产物,其阻滞人体筋脉气血运行不通,不通则痛为标实。因此不难看出,PHN之病机为内有阳气亏虚,外有邪气侵犯,其治法当然是内扶阳气,外驱病邪。, 百拇医药(李金龙 杨凡 赵泽鑫)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