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8年第1期
编号:13316290
中医医案学发展历程简述(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第1期
     明清个案中,以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影响最为深远,此书不仅对温病学建树颇多,且对临床各科贡献卓越,其用药轻灵,自成一家的风格,令后人叹为观止。此外,晚清时期以费伯雄、马培之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兴起,他们医案以善于化裁古方,平稳淳正,医理文采并茂著称,对民国时期医家影响甚大。江苏中医世家陈莲舫、何长治家族代有名医,医案用药稳健,平正轻灵,论理渊博,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明清时期大型类案相继问世。嘉靖年间,江瓘父子等搜集了自《史记》至明嘉靖1600年间经、史、子、集、医著中的医案,加以整理、分类,著成《名医类案》12卷,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大型类案专著。

    受其原创性的整理思路的影响,清代魏之琇的《续名医类案》摘取了从《史记》至清代嘉庆朝1800年间的各家医案36卷,集案5000则,是现存篇幅最为浩繁的医案类书,足以羽翼《名医类案》。

    这一时期,中医医案书写理论研究引起了不少医家的重视。韩愗在《韩氏医通》中规定医者书写医案应该有规范化的格式,认为“凡治一病用此式一纸为案”,并且提出了六法兼备之案,即“望、闻、问、切、论、治,六法必书”。明代吴崑著《脉语》一书,制定了“七书一引”医案书写格式。清代俞昌在《寓意草》一书中有《与门人定议病式》一文,系统讲述了医案格式与要求。

    清代以后,医案与医话、医事分家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