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6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984118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6年第12期
     【摘 要】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电针和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级。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House-Brackmann(H-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周围型面瘫;电针;穴位注射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4-0080-02

    周围性面瘫是指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也称“贝尔(Bell)瘫痪”。临床以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该病效果肯定[1-2]。笔者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电针和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并与常规针刺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来自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铜山区棠张镇卫生院康复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0±2)岁;病程2~18d,平均病程(6.0±2.5)d。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2±3)岁;病程1~15d,平均病程(5.5±2.0)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