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5年第3期
编号:12616128
参灵肝康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肝损害53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第3期
     [摘 要] 目的:观察参灵肝康胶囊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住院使用抗精神病药所致肝损害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参灵肝康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葡醛内酯片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末观察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变化、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参灵肝康组患者血清ALT、AST降低水平显著,痊愈率占84.62%、总有效率94.23%,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参灵肝康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疗效较好。

    [关键词] 参灵肝康;抗精神病药;肝损害;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108-02

    精神障碍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因此药源性肝损害将伴随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而不断发生,王家芳[1]观察发现肝损害发生率最高的氯丙嗪达19.6%。如何有效防治抗精神病药所致肝损害成为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使用参灵肝康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收住的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且符合下列条件的病人:①没有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其他躯体疾病;②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前检查肝功能无异常;③出现肝功能异常时,自觉症状及体征的表现与传染性肝炎不相符,B超检查肝脏的形态无明显变化;④既往均无肝炎病史。在入院时及抗精神病药治疗达到12周时检查其血清ALT及AST,在治疗过程中有肝损害临床表现者,随时检查其血清ALT及AST,检查结果出现异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106例,每组53例。参灵肝康组中途有1人出院,最终52例,其中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23±12.12)岁;对照组中途有3例中途出院,最终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70±11.0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入组前血清ALT及AST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106例患者按单双号分为参灵肝康组和对照组,入组后继续服用入组前所服用的抗精神病药,治疗组加服参灵肝康胶囊(批号为:20120801,深圳市泰康制药有限公司),口服,3粒/次,Tid;对照组用葡醛内酯片(批号:20121206,广东三才石岐制药有限公司),口服,2片/次,Tid。共治疗12周。
, http://www.100md.com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在治疗后2、4、8、12周末各抽血一次检验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采用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3]评定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4]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即ALT在45U/L、AST在40U/L以下;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指标恢复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指标没有下降或下降值小于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计量数据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12周后二组间疗效比较 参灵肝康组治愈44例(占84.62%),有效5例(占9.62%),无效3例(占5.77%),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治愈33例(占66.00%),有效7例(占14.00%),无效10例(占20.00%),总有效率:80.00%。两组间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FL)]

    2.2 两组间血清生化酶变化 两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指标无差异,药物治疗后两组间两项指标下降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现有恶心2例(4%),疲乏1例(2%)头晕2例(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及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等均广泛使用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所致肝功能异常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毒性作用的氧基、自由基和亲电子基等,这些基团的出现使肝细胞酶的活性受到干扰,细胞膜的稳定性和对细胞的保护作用被破坏,使肝细胞内的ALT、AST等流出胞外,导致ALT、AST等出现异常;这些基团还可能被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影响物质的代谢,影响肝的解毒功能。②不溶性复合物的形成,药物与胆盐结合,使药物的溶解度降低,甚至可能出现沉淀现象,沉淀析出的物质可能使肝的微细结构发生改变,严重时可使相邻肝细胞间的胆小管结构遭到破坏,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可能因此而流入肝血窦而导致黄疸。③吩噻嗪类药物如氯丙嗪可干扰膜ATP酶活性对肝内小胆管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导致吩噻嗪型胆汁淤积的炎症反应。④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肝特异蛋白质结合为抗原,经巨噬细胞加工后被免疫活性细胞识别导致过敏反应,由于T杀伤细胞或抗体依赖K细胞的攻击及多量免疫复合物在肝内沉着造成损害[5]。
, 百拇医药
    葡醛内酯是临床上常用的保肝药物,在水中容易水解成葡萄糖醛酸,而葡萄糖醛酸能与肝脏及肠内某些毒物结合成低毒或无毒物而排出[6],有效降低药物性肝损害,具有保肝作用,疗效肯定。参灵肝康胶囊含有人参、灵芝、半边莲、旱莲草、田基黄、熊胆粉、三七、红花、龙胆草、山豆根、枸杞子、补骨脂等十七味中药,其中的人参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灵芝能调节免疫功能,其成分之一的灵芝多糖能显著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当归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功能;熊胆粉具有利胆及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三七中的化学成分三七总皂苷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此外还有抗实验性的肝损伤等作用;五味子中的木脂素类对药物引起的动物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粗制剂也有明显的降低谷丙转氨酶和保肝作用[7],其他成分具有护肝或免疫调节的协同作用。通过当归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功能可以清除抗精神病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性作用的氧基、自由基等,稳定肝细胞膜,使肝细胞免遭破坏,减少肝细胞内的ALT、AST等流出胞外,促进肝功能的恢复;通过三七、灵芝等的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以提高抗精神病药代谢中产生的大分子物质清除作用,从而避免因抗精神病药代谢而产生的不溶性复合物对胆小管破坏作用,与熊胆粉的利胆作用共同增加胆汁的分泌,减轻或避免因胆汁淤积而造成的炎症反应。
, http://www.100md.com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参灵肝康胶囊治疗精神病药所致肝损害是有效和安全的。但本疗效观察不足之处是,初期未考虑抗精神病药所致的肝损害是否具有自我恢复的能力,这种因素是否对实验有影响,影响程度如何,有待在临床实践中继续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家芳,肖承文.抗精神病药药物相关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30(7):136-137.

    [2]世界卫生组织.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3]侯沂,舒良.现代精神病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248-250.

    [4]宋志强.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与肝功能异常[J].青海医药杂志,1994,21(11):22-23.

    [5]伍业光.抗精神病药物与肝损害[J].四川精神卫生,1997,10(4):287-288.

    [6]陈莘桃.普伐他汀联合葡醛内酯对高血脂症患者脂代谢及肝损伤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03-2904.

    [7]罗集鹏,金蓉鸾.生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百拇医药(周艳兰 陈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