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5年第3期
编号:12616432
蒙医治疗萨病50例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第3期
     [摘 要] 目的:观察蒙医治疗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蒙医治疗组和西医常规对照组,每组50例。蒙医治疗组按蒙医萨病不同分型辨证施治,西医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蒙医治疗组:治愈2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治愈率54.0%,总有效率86.0%;西医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治愈率36.0%,总有效率70.0%,蒙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西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治疗萨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蒙医;萨病;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005-02

    萨病是血与希拉亢盛,巴达干粘液激增而导致脑血管血液瘀滞或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突然口眼歪斜、失语、偏瘫、昏迷,甚至造成死亡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蒙医对萨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诊疗方法。萨病在中医称为中风,西医为脑卒中。早在公元8世纪所著《四部医典》[1]中就有对萨病的症状、分型、治疗等方面的记载,其把萨病分为嘎啦萨、乌笋萨两种证型。嘎啦萨为右侧瘫痪,舌头向右侧变短,发热,指甲变黄等;乌笋萨为左侧瘫痪,舌头向左侧变短,浑身发凉,转筋等。现代出版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2]中对萨病的病因、分型、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详细的记载,其把萨病分为嘎啦萨、乌笋萨、合并赫依萨、合并血邪萨、合并黄水萨五种证型。其病因主要是由于三根失调,血与希拉亢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