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030286
正容复位汤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谢文军 姜尚平 谢思健
第1页

    参见附件(1657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正容复位汤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正容复位汤治疗组(31例)和西药治疗组(31例)。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正容复位汤1剂,分两次服;西药组予以维生素B1、维生素B6、肌苷、三磷酸腺苷、乙酰辅酶A、细胞色素C。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3.55%,70.97%。经三棱镜检查治疗后斜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正容复位汤治疗组的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容复位汤治疗麻痹性斜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正容复位汤;麻痹性斜视

    【中图分类号】R2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167-2

    麻痹性斜视是指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眼位偏斜。其眼球偏斜程度在不同注视方向有所不同,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此病是眼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眩晕,恶心呕吐等为特征的眼病。笔者在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收集本病62例患者,观察了正容复位汤治疗本病临床疗效,并与传统西药组比较,现比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

    ①眼位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②眼球运动障碍,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受限;③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④复视,双眼视一为二(复视象检查确定麻痹肌);⑤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

    1.2排除标准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麻痹性斜视处于脑出血急性期;因占位病变引起的斜视。

    1.3病例来源

    本研究所选62病例均为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在湖南省宁乡县中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病人。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医诊断麻痹性斜视标准。

    1.4一般资料

    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者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2例,皆为单眼发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均为31例。治疗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18-64岁,病程2天-8个月,脑血管病12例,糖尿病8例,颅脑及眼外伤4例,甲亢2例,不明原因5例;外直肌麻痹15例,动眼神经麻痹8例,内直肌麻痹4例,上斜肌麻痹2例,下斜肌麻痹1例,上直肌麻痹1例,下直肌0例。对照组男22例,女9例,年龄18-63岁,病程3天-8月;脑血管病14例,糖尿病6例,颅脑及眼外伤3例,甲亢2例,不明原因6例;外直肌麻痹14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内直肌麻痹6例,上斜肌麻痹3例,下斜肌麻痹1例,上直肌麻痹3例,下直肌1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治疗组:正容复位汤。组成:豨莶草30克,地龙10克,羌活10克,当归10克,僵蚕10克,全蝎3克,薄荷8克,丹参30克,甘草6克。服法:每日一剂,分两次服,有糖尿病者配合使用降糖药物,有高血压者配合使用降压药。

    对照组:西药治疗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每次各20mg,每日3次:肌苷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mL,每日1次;三磷酸腺苷40mg、乙酰辅酶A100U、细胞色素C15 mg(使用前做过敏实验)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氧化钠溶液500ml内混合静脉滴注,每日1次。

    1.6疗程

    1周为1疗程,连用4疗程。

    1.7观察指标

    1.7.1三棱镜检查治疗前根据眼位、代偿头位,烛光红玻璃法确定麻痹的眼外肌。用三棱镜检查斜视度数,每疗程均复查斜视度。

    1.7.2治疗前后眼位照相治疗前后眼位照相对比眼位改变。

    2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疗效。

    治愈:无复视和眩晕,正前方及前下方视野复视消失,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可舒适使用双眼;眼球运动自如;眼位基本正位。好转:正前方及前下方视野复视消失,双眼单视野扩大,正常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代偿头位减轻,具有双眼单视功能;麻痹肌运动受限较前有改善,但仍可查见。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大部分存在,干扰正常工作和生活。

    2.2两组治疗前后三棱镜斜视度对比(见表1)

    表1说明,三棱镜所测斜度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治疗后较治疗前斜视度改善,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与目前临床报道一致。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n痊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1254293.55

    对照组31184970.97

    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

    3讨论

    因眼外肌麻痹引起的斜视称为麻痹性斜视。双眼注视各方向时所表现的斜视角不同,为非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可

    (下转第169页)

    (上接第167页)

    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前者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后者原因如.主要是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发生麻痹的结果。常见于:(1)外伤:如颅底部,眼眶部发生外伤及脑震荡等。(2)炎症:如周围性神经炎,脑及脑膜炎、鼻炎等。(3)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血栓等。(4)肿瘤:眼眶或颅内肿瘤。(5)内、外毒素:如病灶感染、酒精、烟草、铅、一氧化碳、腐肉中毒、白喉等。(6)全身病:如突眼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等。还有眼外肌的直接损伤及肌源性疾患(如重症肌无力)及.鼻炎引起的鼻中隔弯曲导致眼睛外斜。本组病例中占前3位得病因分别为脑血管病,糖尿病,颅脑或眼外伤,这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病属中医学“风牵偏视”、“神珠将反”范畴,《太平圣惠方·治坠睛方》称:“坠睛眼者,由眼中贼风所吹故也。”《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谓:“人脏腑虚而风邪入予目,而瞳子被风所射。睛不正则偏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5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