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医生·上半月》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288101
2型糖尿病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杜积慧 于文娟 李丽芝
第1页

    参见附件。

     本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高、并发症多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危险度较高。糖尿病治疗的关键问题是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应激样激发,使中枢海马神经元受损及海马细胞的丢失,从而导致患者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情绪低下,失眠等抑郁症状。血糖控制不好亦可导致各种并发症,而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可影响多个脏器,并与多数糖尿病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和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直接相关。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恐惧心理以及发生并发症后给患者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都会直接影响其心理状况,产生焦虑、内疚、自卑感、无价值感、绝望感等抑郁症状。

    本研究发现单纯使用胰岛素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的危险度增高,糖尿病患者对使用胰岛素比较抵触, 误以为只有疾病到达不可治疗的地步才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以为胰岛素具有成瘾依赖性,以及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这些都使患者产生悲观情绪进而形成抑郁症。

    自20世纪60年代起,生活应激与精神障碍的关系就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生活应激事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新近的生活事件,如亲人丧亡;一类为较为长期的境况,如持久的婚姻不和、居住条件恶劣等。当生活应激发生与那些长期深处逆境的人身上,则会起到“导火索”般的作用[3]。此次研究主要对负性生活应激事件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应激是糖尿病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性格内向,爱生闷气,自我调节能力差,长期处于紧张压力状态下均可导致这种生活应激事件的易感性,从而导致抑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Chou KL,ChiL.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mong Elderly Chinese With Diabe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2005,20(6):570-575.

    [2]RohrUD.The inpact of testosterone imbalance on depression and women’s health.Maturitas,2002,41 Suppl 1:S25一46.

    [3]汤宜朗.附录I 常见名词解释.见蔡悼基主编.抑郁症一基础与临床[M].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06.

    本课题为2009年烟台市科技局立项项目(一定要在文章中注明)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0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