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8年第7期
编号:13314588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精细化管理干预的效果评价(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9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7期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优化管理模式。方法:收治纳入社区慢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干预组以全科医师一内分泌专家共同参与的健康管理团队(全一专团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精细化管理,对照组采用全科医生常规的糖尿病一般管理模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等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体重指数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社区卫生资源联合综合医院技术优势,建立全科医生一内分泌专家团队,有利于提高全科医师的糖尿病管理能力,同时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代谢指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全一专团队;综合管理

    经济发展引起的生活方式改变、老龄化和肥胖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病率显著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的全国性调查数据表明,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10.9%,糖尿病前期的比率约35.7%[1]。我国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引发多种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带来沉重疾病负担,严重危害劳动人口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上海市的研究发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上是糖尿病管理的薄弱环节:①血糖控制差,达标率仅10%,远低于综合性医院的达标率50%;②忽视并发症筛查,并发症发现晚,预后差;③缺乏糖尿病综合管理团队,导致糖尿病防治效能低下[3]。因此,需要探索有效的糖尿病管理模式,以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为今后社区糖尿病科学管理提供改进依据。

    “全一专团队”服务模式是由专科医师、社区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组成的团队,对患者进行膳食、运动、行为、自我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进行全程规范的个体化干预,来管理疾病的一种方式。本研究选择杨浦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00例已签约家庭医生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托“全一专联合”的技术支持策略和移动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进行为期1年的糖尿病综合规范管理,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优化管理模式,以期为今后杨浦区家庭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管理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杨浦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筛选居住在本社区,并已建立健康档案和家庭医生签约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男79例,女71例,平均年龄(58.6±12.2)岁。对照组男81例,女69例,平均年龄(58.9±10.5)岁。

    入选标准:①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②年龄40~75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并存疾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心、肺、肝、肾)、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急性期、严重眼底病变、老年痴呆、体内存在应激状态;②严重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如严重感染、心衰、急性脑梗、酮症酸中毒未纠正期、糖尿病足;③有语言、行为、沟通和学习能力障碍,严重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等;④预期生存时间<1年;⑤存在可能不依从或失访情况者。

    方法:干预组实施精细化管理。①“全一专团队”:即以社区全科医师一综合医院内分泌专家共同参与的健康管理团队,提高家庭医生糖尿病防治技能。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内分泌专家直接参与、指导糖尿病患者的全程连续管理;定期举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堅持患者行为干预与药物治疗并重;建立社区与综合性医院双向转诊体系,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9%或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转诊至内分泌科进一步诊治,病情稳定者返回社区并连续服务。②日常管理:门诊诊疗;每月1次健康讲座;每3个月1次随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每0.5年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谱等;填写随访卡。③门诊长处方:病情稳定一次性开具2~4周用药;④建立医患互动平台:关注家庭医生微信公众号,定期接收健康教育资讯;家庭医生联系电话;服务站点固定电话等。⑤个体化管理: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饮食营养指导等。⑥参与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进行同伴教育。⑦提供家属教育。对照组按照区疾控中心糖尿病管理要求予日常管理。每季度1次健康讲座;每3个月1次随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每年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谱等;填写随访卡。

    观察指标:①实验室指标:用罗氏23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②物理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D;全自动血压仪测量血压,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③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问卷涉及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运动、并发症等7方面内容。干预对照时间1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干预管理1年,干预组失访4例,完成研究者146例,管理率97.33%;对照组失访9例,完成研究者141例,管理率94.OO%。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血压变化及BMI见表l。

    干预组糖尿病患者FPG、2hPBG、HbAi。、TG、SBP、DBP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TC、LDL-C、BMI虽数值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较干预前稍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百拇医药(蒋伟萍 韩君华 葛军 顾春光 朱磊 杨翠 王必莲)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