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7年第28期
编号:13253326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临床处理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16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8期
     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及手法按压在并发症早期干预中的效果。方法:收治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100例,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和术后处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加丝裂霉素C和手法按压)。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术后1个月眼压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并于术后采用手法按压能减少并缓解并发症。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并发症;丝裂霉素;手法按压

    青光眼是致盲的高危病種,该病由眼内压升高引起,而引发眼内压升高的原因较多,因病因不同伴随症状不同,但具有相同现象,即高眼压造成神经损伤、眼内部组织损伤,严重时影响视觉,最终进展为失明。饮食、休息状态、情绪等均能影响眼内压,一旦眼内压升高则难以自然逆转,仅能通过手术彻底治疗。小梁切除能有效治疗青光眼,但对机体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因此加强早期并发症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100例,双盲法分为两组。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青光眼的诊断标准:首次行小梁切除;单眼发病;无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5岁,平均(55.62±3.12)岁;病程1~6个月,平均(4.62±0.42】个月;右眼21例,左眼29例;视力状态:可疑光感14例,可疑光感22例,数指一眼前14例;青光眼类型:继发性6例,慢性开角型16例,慢性闭角型13例,急性闭角型15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9~75岁,平均(55.31±3.02)岁;病程1~8个月,平均(4.38±0.45)个月;右眼22例,左眼18例;视力状态:可疑光感13例,可疑光感22例,数指一眼前15例;青光眼类型:继发性5例,慢性开角型14例,慢性闭角型15例,急性闭角型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方法:均行小梁切除,术前充分控制血压、缩瞳,行全身球后麻醉,麻醉生效后以穹隆为基底做结膜瓣,止血并做浅层巩膜瓣,将小梁切除,之后将虹膜根部切除;用尼龙线缝合巩膜瓣,确认无漏水后行结膜筋膜层连续或间断缝合。行抗生素及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对照组不再给予其他干预。观察组在巩膜瓣制作中将浸有丝裂霉素c(4mg/mL)的2个棉片放置在巩膜瓣上方和下方,用Tennon囊覆盖2~3 min,移除棉片后行平衡盐溶液清洗。另外,观察组术后给予眼球手法按压,嘱患者眼球注视下方,医护人员用拇指按在紧贴上眼睑靠眼球处,在滤过泡旁轻轻按压眼球,将房水引至结膜下,每次压迫3 s,间隔3 s后继续按压,当前房变浅后停止;术后2~4 d继续按压,2次/d,10~20下/次;术后5~7 d后改为3次/d,20~30下/次,持续4周。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眼压控制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眼压)。

    统计学方法:数据经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经x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两组眼压控制对比:术后1个月,观察组眼压较术前和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讨论

    青光眼具有遗传性,在不同人群中发生率不同,是眼内压升高、小梁网异常所致;目前改良后的小梁切除术弥补了既往手术并发症多等缺点,在其他类型青光眼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青光眼常伴有小梁发育异常、房角异常,或眼前段扩张、角膜浑浊引起的小梁或房角结构不清晰,导致小梁切除手术困难;青光眼术后纤维细胞增殖快,引起滤过泡瘢痕,导致手术失败。本研究发现青光眼小梁切除后并发症主要为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浅前房、前房积血、高眼压、恶性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角膜上皮水肿。术后低眼压能直接引起浅前房,本研究中浅前房是发生最多的并发症;低眼压时间过长可引起迟发型脉络膜出血或脉络膜脱离等,对患者视力有严重影响。经对比研究发现,本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2.00%)。对本研究内容及近年其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笔者总结出早期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如下。

    术中给予丝裂霉素C可减少并发症。丝裂霉素C为亚胺类抗生素混合物,有烷化作用,用于眼部能影响小梁网、角膜和结膜等组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眼球手法按压能预防并发症。本研究中的手法按压是在早期通过加压按摩加快房水外流,保持滤过道通畅,预防和缓解瘢痕;同时能解除滤过途径堵塞,加快巩膜瓣愈合,提高滤过泡功能,从而预防感染、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手法按摩通过挤压眼球提高巩膜切口房水流量,促使其向结膜下,降低巩膜瓣瘢痕概率;根据眼压调节按压时间、压力、次数能缓解巩膜、巩膜床、结膜及巩膜瓣边缘等处粘连情况。本次观察组术后1个月眼压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近年来相关研究也发现眼球加压按摩在按压眼球下部时使压力向巩膜瓣下方传递,朝外打开并促使房水外流,促进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因子在滤过泡内均匀分布,使眼压持续降低。本研究中前房积血发生较少,将积血及时引出或带起自身恢复和痊愈;浅前房是本次发生最多的并发症,滤过泡渗漏、脉络膜脱离等低眼压引起的浅前房处理如下:对滤过泡渗漏引起的浅前房可经局部加压包扎、重新缝合处理;脉络膜脱离及其引起的浅前房可通过积极扩大、全身及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等对症处理,能使脉络膜脱离好转。而手法按摩对以上并发症及恶性青光眼均有治疗作用,虽然不会使所有患者痊愈,但在按压时均能看到前房,前房形成后辅助药物治疗能提高效果。

    综上所述,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较多,通过术中给予丝裂霉素C、术后给予手法按摩能预防和缓解并发症。此外,对于发生较多的浅前房应根据其发生原因不同对症处理。, 百拇医药(赵思山 陈琛 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