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7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3225436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21日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20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0.81

    摘要 目的:探讨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治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生活质量評分(QO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护理干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生活质量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是感染新型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是新型病原微生物,因此临床治疗效果较差,而且患者症状不典型,就诊时多已失去最佳治疗时间,目前已经引起各国医疗机构的普遍关注。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如高热、气促、乏力等,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引发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最新研究显示,在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的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增加治疗效果。为了增加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治疗效果,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8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80例,借助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入组的患者均满足最新拟定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诊断标准,且患者临床症状典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3:2;年龄20~65岁,平均(38.9±7.5)岁;临床表现:发热及咳嗽患者各12例,腹泻及呼吸急促患者各为10例和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4:1;年龄20~67岁,平均(38.8±7.6)岁;临床表现:发热及腹泻患者各为13例,咳嗽及呼吸急促患者各为7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患病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如维持患者皮肤清洁,定时协助患者进行洗浴,补液以及对症处理等。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①对病房进行隔离杀菌:病房内必须认真执行各项隔离制度,高度怀疑传染病的患者必须在指定隔离区内观察,护理人员进入隔离室必须穿戴防护服,而且隔离室要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工作人员体表消毒要规范、彻底。病房分界清楚,污染区、清洁区标志清晰。②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要加强健康宣教,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讲解采取隔离措施的意义。叮嘱患者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告知患者应注意的问题。③加强心理辅导:患者在隔离环境中不能够与家人保持交流和沟通,因此内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情绪起伏波动较大。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疏导,最大限度满足其心理需求,通过和患者保持交流与沟通,来放松其心情,减少负面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④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及时了解患者各生命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高热患者要及时给药或进行物理降温;痰鸣音较多的患者要积极给予抗感染和祛痰治疗,严禁应用中枢镇咳药物。⑤保证临床用药合理:对应用抗生素的患者要严格掌握其使用指征和使用剂量。⑥加强对病情缓解期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缓解期患者生命指征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引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锻炼,增加营养供应,提高其抵抗力。认真记录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干预内容,保证护理措施具有针对性。⑦处于康复期患者不代表其治愈,护理措施不当仍会加重患者病情,诱发各种并发症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告知患者恢复期护理的意义,引导患者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调整其心理状态,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来及时拟定适宜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评价方法:参考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生活质量评分(QOL)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分值和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ADL和QOL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ADL和QOL评分分别为(56.4±6.5)分、(41.5±5.2)分,而观察组患者ADL和QOL评分分别为f65.0±6.9)分、(48.7±5.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QOL)=7.206,t(ADL)=7.422,P<0.05]。

    讨论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仅危害大,而且传染性较强。由于是感染新型病原微生物致病,因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疗难度较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已受到各级医疗机构的普遍关注。目前临床主张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采取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的治疗原则,但是由于患者存在个体性差异,导致临床症状并不相同,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措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在此次研究中,护理工作不仅包括生活干预、引导患者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而且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增强患者自我保护能力,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均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干预,不仅增强了患者在治疗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其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了其生活质量,这和多数研究数据相一致。

    总之,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护理干预,在增加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陈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