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6年第15期
编号:12874890
经方诊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案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6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5期
     患者,男,54岁,2015年10月10日初诊。形貌:体瘦肤黄,脸型瘦长,面黄略红,体重58.9kg。

    主诉:上腹部疼痛,饥饿时加重8个月余。

    现病史:患者今年2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呈阵发性,在饥饿时明显加重,无嗳气、泛酸、口苦,无餐后饱胀,胃纳尚可,大便偏稀,日行1~2次,小便正常,夜寐一般。时有皮肤瘙痒。

    服用消化专科西药2个月(具体药物不详)无明显改善。起病以来体重下降达5kg。其父亲、叔叔、兄弟均有胃癌史。

    2015年8月10日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cm)(A2期)。

    查体:体瘦,腹肌偏紧,心下有压痛,舌质红、苔薄,脉略弦。

    处方:黄连汤加木香、麦芽。

    姜半夏10g,黄连5g,桂枝10g,党参10g,生甘草5g,煨木香10g,炒麦芽10g,自加生姜2片,红枣5枚,7剂,水煎,每剂服2d。

    医嘱:忌食腌制品、酸性食物及难消化食物,平调情绪,勿熬夜。

    2015年10月23日第二诊

    上腹痛明显减轻,但饥饿时仍感疼痛,皮肤瘙痒依旧,余可。

    处方:守方加麦冬10g,10剂,水煎,每剂服2d。

    2015年11月30日第三诊

    11月初上腹疼痛完全缓解,无饥饿性疼痛,食后有腹胀,大便成形,偶有稀便,皮肤无瘙痒,纳眠好,体重恢复至60kg。舌红,苔薄。

    处方:上方黄连减量至3g,炒麦芽加量至20g; 7剂水煎,每剂服2d。

    赵雪:半夏泻心汤素有“胃肠天下第一方”之称,老师为什么选用黄连汤而不选用半夏泻心汤?

    带教老师从临床角度看,泻心汤类方中,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甘草泻心汤均为消化道疾患的高频常用方。半夏泻心汤为胃炎的高效方且临床上胃炎的高发病率原因,所以很多临床医生使用半夏泻心汤的概率极高,从而有“胃肠天下第一方”的美誉。而在消化性溃疡中,虽然有半夏泻心汤证,但远没有黄连汤证的概率高。当然,选择哪个方,除了疾病谱的一些规律参照,我们还需要从人的体质倾向以及所表现的具体病情方面来明确。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所主均在胃肠,两者的药物组合相近,仅仅只有桂枝与黄芩一味药的区别,黄连汤证以腹痛为多,半夏泻心汤证以心下痞为主。

    龚雪梅:本案在考虑黄连汤时,还需要与哪些方证作鉴别?

    带教老师本案黄连汤证,还需要与建中汤类方如黄芪建中汤、柴胡类方如四逆散相鉴别,这3方在表现为上腹疼痛的消化性溃疡中均较常用,但各有特点。黄连汤证常伴有大便性状的改变,如便稀、便溏,便次增多等;黄芪建中汤证也是以上腹痛,饥饿时加重为特点,但还有如胃口好、喜食甘甜、易饥饿的特点;四逆散证常有手冷及情绪相关联的表现。从体质角度看,黄连汤与黄芪建中汤多见于桂枝体质者,四逆散多见于柴胡体质者。从舌脉特点来看,黄连汤证脉多滑而无力,舌质偏淡暗或红;黄芪建中汤证脉多软,舌质偏淡或暗;四逆散证多为弦紧脉,舌质暗而不嫩。

    赵雪:消化性溃疡还可用哪些方证?

    带教老师消化性溃疡的常用方证除了以上3方外,还有泻心汤类方的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黄泻心汤,连附剂的附子泻心汤、三黄四逆加桂枣汤,人参类方的桂枝人参汤、人参建中汤、理中汤,以及柴胡类方的大柴胡汤、八味解郁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等等,均有不少应用机会。

    龚雪梅: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口腔溃疡及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相似吗?

    带教老师这几种病均为消化道黏膜及肌层的溃疡病损,具有复发的倾向,其治疗的不同处主要在于治疗难易程度及所需的疗程有较大差异。一般认为,从口腔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到溃疡性结肠炎,治疗难度及时间呈递增趋势。另外,无论哪个部位的溃疡,如遇迁延难愈的情形,临床医生均应有溃疡癌变的警惕性。, 百拇医药(薛蓓云 李小荣 赵雪 龚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