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6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774270
关于血压的基础知识及测量方法(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8日 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1期
     编者按

    各种辅助检查的兴起,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然而也使部分医生对此产生过度依赖,从而使体格检查被淡化。而事实上,无论是对于三甲医院的医生还是对于基层医生而言,体格检查都应该是初步诊断疾病及判断病情的非常重要的方法。结合患者主诉及病史进行全面且有重点的体格检查,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最后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不但可节约临床资源,还可历练临床思维。为此,本刊设立“体格检查”栏目,并从基层实际出发,分别详细讲解体格检查的方法及对检查结果可能性的判定。

    本栏目文章侧重、触、叩、听相结合,体征与病史相结合,体征与辅助检查相结合,即不是为了查体而查体,而是在掌握正确查体基本功的基础上,发现异常体征,并能由此联想到相关疾病,最终使基层医师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正常血压的标准及影响血压的因素

    正常血压的标准 正常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20 mmHg,舒张压<80 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 mmHg以下,舒张压80~89 mmHg以下。

    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 血压是血管壁单位面积的压力,尽管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因素是心输出量和血管阻力,二者的增高都会使血压升高。

    血压差异性的相关因素 一天中血压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常人清晨时血压较低,以后逐渐升高,在17:00-19:00最高。也有下午高或者晚上高者。另外,血压值的高低与年龄、性别等因素也有相关性,左右臂、上下肢血压也有差异。

    血压与年龄 我国正常青壮年,平均血压为110/70 mmHg,一般在90~120/60~80mmHg的范围内。随年龄增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逐渐增高趋势,但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的升高更为显著,对于>40岁者,每增长10岁,收缩压约增高10 mmHg。舒张压正常约在80mmHg上下。

    血压与性别 10岁以前无显著差异;11~15岁女孩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同龄男孩皆高,16~18岁时相反;中年(40~50岁)以前,男性比女性要高5~10mmHg;中年与老年,两性相差不大或女性略高。女性在更年期前,血压低于男性;更年期后,血压升高,差别较小。

    血压与体位 一般在平卧位与坐位吋的血压无明显差异。正常人在站立后收缩压可暂时下降(在20 mmHg范围之内),舒张压不变。通常在30~40s内,因直立反射血压可迅速回升至正常。如站立后血压下降过大(>50 mmHg),而且持久,则称为体位性低血压。如果出现这种血压变化,可考虑以下情况: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重病之后、营养不良、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血卟啉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如氯丙嗪、氢氯噻嗪、胍乙啶等。

    左右臂血压差异 一般右臂比左臂血压高,收缩压高约5~10 mmHg,舒张压高约5 mmHg。高血压患者的此种差异更为显著。如果差异过大,应查明锁骨下动脉或腋动脉等是否有受压、狭窄或阻塞等情况。

    上下肢血压差异 平卧位时,股动脉的血压正常比肱动脉高约20~40 mmHg,但舒张压基本相同,股动脉血压在站立位时比平卧时高。如果上肢血压比下肢高,说明下肢动脉可能受阻。

    饭前饭后血压差异 进食后约1h左右,血压(主要是收缩压)可暂时上升。

    睡眠与血压差异 睡眠时的收缩压可降低20~30 mmHg;长期卧床者可能更低。

    季节性与地区性血压差异 正常人,在严冬季节或高山地区,其血压比夏季、热带地区或平原时要高些。准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测量血压前的准备 测量血压前患者必须休息5~15 min,同时应避免影响血压的因素,如吸烟、饮酒、饮茶、喝咖啡、饱餐、焦虑、生气、疼痛等,否则会影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血压的测量方式 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前者测量精确,为有创方式,适用于危重、疑难患者;后者为袖带加压法,广泛用于临床。

    测量血压的常用工具 水银柱(汞柱)式血压计(图1)、电子血压计(图2)、气压表(弹簧)式血压计(图3)。

    血压测量的方案 ①诊室血压:是临床诊断和分期的标准。②家庭自测血压:可了解生理常态血压水平,避免因白大衣反应引起血压升高,防止误诊误治;或了解日常血压状况,以改善治疗依从性。③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高血压。凡是疑有单纯性高血压(白大衣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顽固难治性高血压、发作[生高血压或低血压患者,均应考虑将动态血压监测作为常规血压监测的补充。

    链接 关于动态血压监测

    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可较全面地了解血压水平,昼夜节律状况,血压变化规律;有利于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有利于对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有利于对降压药物进行科学选择,并观察药物效果;有利于对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跟踪观察,从而制定干预措施;有利于对高血压预后进行评估。

    正常值 动态血压监测的正常值如下:24h平均值<130/80mmHg,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 mmHg,夜间血压平均值<125/75 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值低10%~15%。

    注意事项 ①测量应使用经验证合格的动态血压仪,按设定的间隔时间,24h连续地记录血压。一般设白昼时间为6:00-22:00,每15 min或20min测血压1次;晚间为22:00至次日6:00,每30min记录1次。②测血压时受试者上臂要保持伸展和静止状态。③指导受试者日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④如受试者首次检查由于伪迹较多,而使读数<80%的预期值,应再次测量。

    测量血压的具体细节

    患者采取卧位或坐位,脱掉一侧上肢衣袖,裸露上肢,伸直并外展45°,身体放松,右上肢血压计和心脏放在同一水平,手掌朝上。一般以测量右上肢为准。

    臼使用血压表前,检查血压表是否正常。如为汞柱血压表,充气前水银的平面应对准“0”。然后将袖囊平整地缠在上臂上(松紧要合适,不能过松与过紧),一般以伸进1指为宜。使袖囊下缘在肘窝内肱动脉搏动明显处之上2~3cm。袖带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左手触摸患者桡动脉脉搏,右手持气囊注气至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继续充气,使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然后左手将听诊器膜式件置于肘窝动脉最强处。也可束好袖囊之后,一开始就将听诊器膜式件置于肘窝动脉搏动最强处,一边充气,一边听最后一个声响时,再继续充气,使水银柱再升高20。30 mmHg,开始放气放松气囊压力。 (刘凤奎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