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074558
小儿腹泻的治疗和鞣酸蛋白酵母散的临床优势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2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6期
     腹泻是指粪便水分及大便次数异常增加,通常24小时之内>3次。大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多次排出成型大便不是腹泻。纯母乳喂养婴儿的大便比较稀、不定型,但不是腹泻。

    病因

    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感染性、功能性、药物性、营养不良性、酶缺乏性、内分泌紊乱性、机械性及先天性胃肠畸形导致腹泻等。

    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分辨腹泻原因,针对病因进行科学的治疗。

    腹泻的治疗

    小儿腹泻的治疗,可分为一般基础治疗和特殊药物治疗两个方面。一般基础治疗包括合理应用抗生素、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特殊疗法包括服用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和抗分泌药物治疗等等。

    合理使用抗菌药根据我国腹泻病原体的构成比例及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我国大部分感染性腹泻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就能痊愈,需要用抗菌药治疗的腹泻仅限于下列几种,包括霍乱、婴幼儿沙门菌肠炎、各种重症腹泻、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腹泻,约占整个腹泻的30%。

    判断是否需要抗菌治疗,病原学诊断十分重要,但实验室对病原的诊断需要条件、需要时间,而且阳性率不高,要求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特点能在短时间内作出初步判断。判断标准大致可依据血便,有里急后重,大便镜检白细胞满视野,大便pH>7.0等。

    对于约30%的感染性腹泻,需要应用抗菌药治疗,且必须应用敏感抗菌药,可加速病原体的清除,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