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8年第19期
编号:11707357
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疼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7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19期
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疼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7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甲钴胺单独用药和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疼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结论: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疼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疗效叠加的作用。

    关键词 银杏达莫 甲钴胺 神经病变

    本院用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疼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共71例,均为2004年2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均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符合以下条件:①肢体感觉异常,呈对称性肢端疼痛、麻木、发凉或灼热感,感觉过敏或迟钝。②四肢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单神经病变和多发单神经病变,主要症状是疼痛。④疼痛性质可以是烧灼痛、刺痛、闪电样痛等。⑤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卜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8~72岁。糖尿病病程3~24年,出现疼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2个月~9年;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37~74岁。糖尿病病程4~22年,出现疼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3个月~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适当运动、降糖药物等治疗,降糖效果不理想者调整降糖药物至血糖控制良好。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1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1中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同时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每次0.5 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表现及血液流变学等变化。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浅感觉及腱反射明显改善或基本恢复。②有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疼痛、麻木范围减小,程度减低,浅感觉及腱反射改善。③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恶化。

    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24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血液流变学变化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见表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讨论

    据报道,疼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糖代谢异常造成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凝血和血小板激活的程度,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与微血管病和神经病变相关。

    甲钴胺为维生素B12的衍生物,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外源给药可顺利地渗入神经细胞及细胞内,促进细胞内核酸、蛋白和脂质的形成,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并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

    银杏达莫可以改善动脉顺应性,增强静脉扩张力,改善毛细血管的病理性及渗透性:可以特异性地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并抑制二磷酸腺苷(ADP)、TXA2,对血小板聚集起到双重阻断作用:可以增加缺血缺氧组织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能拮抗内皮素(ET),在缺血状态下保护神经细胞,对神经递质起调节作用。联合使用银杏达莫和甲钴胺治疗该病起到了疗效叠加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郭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