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253673
《药性赋》释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2年第6期
     原文: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钟鑫

    川芎

    川芎又名京芎、香果,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平原栽培者以小满后4-5天收采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份采收,将根茎挖出,除净茎叶及泥沙,洗净晒干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辛,入肝、胆经。据测定,川芎含挥发油、生物碱、酚性成分、内酯类和阿魏酸等,具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胁痛腹疼、寒痹痉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腹痛及痈疽疮疡等症。《本草正》载:“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经,血中之气药也。……以其沉寒而制其升散之性也。芎归俱属血药,而芎之散动尤甚于归,故能散风寒,治头痛,破瘀血,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排脓消肿,逐血通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所含的阿魏酸和中性成分对平滑肌有抗痉作用;其水浸剂能降低血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等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还发现,川芎能保护和避免维生素E缺乏而引起的营养性脑病。

    有些以川芎为主药的中成药,能发挥其活血化瘀和行气止痛的双重功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