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28830
血压正常后为何还需“治未病”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9年第1期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老龄化大国,故老年疾病发病总人数也多。就高血压而言,2002年的统计已超过1.6亿。虽然通过不懈的努力,部分患者的血压已达标(即降至正常范围之内),但心、脑、肾等重要的靶器官损害并未得到控制,成为高血压患者最严重的后果。这一事实说明血压降至正常以后,若干患者的心、脑、肾等的损害尚未得到有效的治疗,甚至根本未予治疗。因此,高血压治疗达标,并不等于高血压已经治愈,仍需按“治未病”的原则积极治疗心、脑、肾等高血压靶器官的潜在损害。

    一、部分治疗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实际上并未达标

    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变化有多个类型,一个特点为“晨峰现象”,另一个特点为“夜间高血压”。具“晨峰现象”者的血压特点为夜间熟睡后,血压逐渐降低,而清晨6时至上午10时之间血压明显升高;相反,“夜间高血压”者的特点是夜间熟睡后血压逐渐升高,晨起后逐渐降低。若患者就医时间未在血压高峰时间段内,即有可能被诊断为血压正常,从而忽视了或未得到合理的治疗。所以,我们建议或提倡“家庭自测血压”。这样做,不但可以避免就医时的精神因素影响,而且还可以有机会在不同时间段内观察血压变化。并据此调整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服用时间。

    二、血压位于正常高值的患者,其重要靶器官的血管已存在病理损害

    血压正常高值是指收缩压介于140~120毫米汞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