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008
编号:13822275
自拟大茵黄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08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大茵黄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夹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TBA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夹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保肝药及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服自拟大茵黄汤(每日1剂),治疗12周结束后,对2组临床症候改善情况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i)、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黄疸、乏力、皮肤瘙痒临床症候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肝功能ALT、AST、TBili、ALP、GGT、TBA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對ALT、TBili、ALP、GGT、TBA指标改善作用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拟大茵黄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夹瘀证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黄疸、乏力、皮肤瘙痒临床症候改善明显,可能与保护肝细胞、改善微循环、降低胆红素有关。

    关键词:大茵黄汤;胆汁淤积性肝病;总胆汁酸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8-0033-03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各种肝内外各种因素引起胆汁的生成、分泌、排泄功能障碍,以黄疸、乏力、皮肤瘙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肝脏疾病,若病情迁延反复进展,常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生肝衰竭或死亡。目前,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作用机理仍不明确,治疗上以改善胆汁淤积、减轻肝损伤为主,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UCDA)、腺苷蛋氨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整体及远期疗效不甚满意,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人工肝或肝移植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自拟大茵陈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夹瘀证患者临床症候及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肝病门诊就诊,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夹瘀证患者。治疗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0.1±13.22)岁,平均疗程(16.6±3.5)天;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86±9.46)岁,平均疗程(15.3±3.3)天。2组纳入病例在年龄、性别、疗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标准[1]:根据2015年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与治疗共识,肝功能检查ALP超过正常上限1.5倍,且GGT超过正常上限3倍;②符合中医“黄疸”及肝胆湿热夹瘀证候诊断标准[2];③年龄在18-65岁之间,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除外肝外胆汁淤积性肝病、肿瘤、胆管梗阻、血液系统疾病及遗传学高胆红素血症;②孕妇、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③合并心、脑、肺、肾和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④精神病及不能按医嘱要求完成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护肝药物五酯滴丸(南昌弘益药业有限公司,50丸×9袋/盒,每次50丸,每天3次)或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江苏中兴药业有限公司,50mg×60片/盒,每次4片,每日3次)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武汉普元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0.25g×24片,每次0.25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大茵黄汤(处方:茵陈50 g,金钱草30 g,田基黄20 g,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20 g,桔梗10 g,连翘15 g,栀子10 g,野菊花10 g,小通草15 g,三七10 g,丹参20 g,甘草5 g,按颗粒剂等剂量,广东一方制药生产),每日1剂,2组疗程为12周。

    1.5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空腹采集血清,使用罗氏cobas c 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试剂检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i)、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以上指标均由本院检验科完成;声科Aixpiore超声图像诊断仪测定肝脾彩超及肝脏硬度值,由本院超声室完成。

    1.6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并结合TBili、ALP、GGT、TBA检测结果进行疗效评价。临床证候积分:按无、轻、中、重分别给记0、1、2、3分,临床症候包括身目黄染、困顿乏力、皮肤瘙痒。临床疗效判断:治愈:黄疸完全消退,其他见症消失,TBili、ALP、GGT、TBA正常;好转:黄疸部分消退,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TBili、ALP、GGT、TBA好转;未愈:黄疸不退或加重,其他症状及检测指标无改善,甚至加重。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statistic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2组临床证候积分比较 疗程结束后,2组的黄疸、乏力、皮肤瘙痒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http://www.100md.com(魏东 曾科学)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