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3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425438
源于临床研究文献的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

    梁蒙蒙 蒋梅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曙光医院;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规律。方法:在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以"心力衰竭中医/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作为检索词检索2007~2011年文献。从证型出现频次、病例数2方面进行归类整理,按出现频次统计,分析证型分布情况。结果:临床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前5个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痰饮阻肺证。病例数较多的前5个证型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基本方治疗文献中,常见证型是气阳两虚,血瘀水停证、气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水停证、气虚血瘀水停证。使用频率较高的10味中药依次为:黄芪、丹参、附子、葶苈子、茯苓、桂枝、人参、白术、红花、川芎。说明治疗心衰时常用具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作用的药物,主要针对气虚、阳虚、血瘀、水饮证素。结论:文献资料的临床研究虽有改善,但仍存在欠规范之处,心力衰竭中医辨证标准及临床研究方法的规范化仍需加强。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医证型 文献研究

    【分类号】R259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害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是一种进行性病变,一旦起始,即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会自身不断进展。据国外统计[1],心衰患病率为2%~3%,而75岁以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8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