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332220
浅谈《内经》药食之气味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第11期
     关键词:《内经》;药食之气味;药性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1-0084-02

    1《内经》药食之气味理论

    1.1药食之气味来源与确立《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指臊焦香腥腐,五味则为酸苦甘辛咸。气的来源与化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地之物清阳部分化为气,其化生的动力源于天气的化气作用,故”清阳化气出乎天”[1]。而地之物浊阴部分化为味,其动力则为地气的成形作用,即所谓“浊阴成味出乎地”[1]。

    《灵枢·脉度》云:“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可见,药食气与味的确立最初是根据人的嗅觉和味觉这两种最为直观的感觉。关于这点,其它篇章亦有相关论述,在此不再引证。

    1.2药食之气味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可见,内经认为气与味被人体摄入后产生的作用特点不同,气温养形体,味补益人体之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为气,阴为味”,气与味具有阴和阳的关系,即后世所谓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此篇又云:“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