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75612
活血化瘀法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黄修解 蒙定水
第1页

    参见附件(1037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4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脉方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肺功能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80.6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血气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法对慢性肺源性心病患者肺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提高疗效。

    关键词:活血化瘀;肺心病;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25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2-0017-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简称肺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属祖国医学“肺胀”、“喘证”范畴,为虚实夹杂之证,虚以肺肾两脏为主,实为痰瘀互结为标。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观察其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64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均为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58~86岁,平均年龄(67.85±3.39)岁,病程(8.35±1.95)a;合并单纯低氧血症者13例,合并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者20例。对照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8.76±4.05)岁;病程(8.63±1.82)a,合并单纯低氧血症者12例,低氧血症并二氧化碳潴留者19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我国修订的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1)患者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他胸肺疾病或肺血管病变病史;(2)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剑突下心音增强、颈静脉怒张、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及体静脉压升高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3)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向量图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扩大的征象。排除伴有严重原发性心血管病变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接受其它相关治疗,可能影响观察指标者。

    1.3观察指标采用德国MS-DIFFUSION耶格(Jaeger)肺功能仪,检测患者肺功能,检测项目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用力呼气峰流量(PEF)、最大通气量(MVV)。

    1.4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抗感染、祛痰、纠正酸碱水电解质紊乱及必要的支持治疗,治疗期间不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抗凝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脉方治疗(生地12 g,当归10 g,桃仁10 g,红花6 g,赤芍10 g,川芎10 g,丹参12 g,柴胡10 g,甘草6 g,每天1剂,水煎服,14 d为1疗程)。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0软件,数据以( ±s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显效:安静状态下咳嗽、呼吸困难及紫绀消失或明显减轻,水肿消退,肺部湿罗音消失或明显减少,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好转,心功能提高2级;血气及肺功能明显改善;有效:上述症状、体征好转或部分好转,心功能提高1级;血气及肺功能部分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病情无变化或加重。血气及肺功能不改善或恶化。

    2.2治疗结果

    2.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319(57.58)12(36.37)2(6.06)93.94*对照组3113(41.94)12(38.71)6(19.35)80.6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见表2。

    表2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测定值比较( ±s )

    组别nPaO2/mmHgPaCO2/mmHgSaO2/%治疗组33治疗前73.56±17.3352.37±10.4691.03±2.74治疗后82.03±14.52*43.28±8.47*96.20±1.97*对照组31治疗前70.04±16.5651.84±9.7891.35±3.05治疗后78.67±12.58*45.36±8.62*94.12±2.92*前后测定值差治疗组8.42±1.78△9.87±1.42△5.19±0.44△对照组7.36±1.565.64±1.893.22±0.35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3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见表3。

    表3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测定值比较( ±s )

    组别nFEV1/%FEV1/FVC/%PEFMVV/%治疗组33治疗前55.68±7.5659.32±6.344.48±1.7970.12±13.60治疗后65.39±6.42*△64.52±5.48*△6.34±2.03*△82.55±12.64*△对照组31治疗前54.62±6.3357.56±5.454.22±1.6368.39±14.28治疗后58.43±5.48*61.18±7.26*5.19±1.82*75.72±13.67*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肺心病往往病程长,病势缠绵,中医认为其日久不愈,不仅损伤肺肾之气,而且势必导致瘀滞而成气血瘀滞之证,笔者认为主要为两方面,一是肺主气,具有调节全身气制,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故云:“气为血帅”,“诸气者,皆属于肺”。另一方面,肺是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之场所,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完成,主要赖于肺司呼吸及宣发肃降以及心气推血运行的功能。当各种原因导致肺功能失常和损伤心气,均可使心肺不能推动血液循环,影响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致血液瘀滞。因此,活血化瘀法应贯穿疾病治疗始终,使瘀滞得去,新血得生。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之”。

    活血通脉方由丹参、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柴胡、甘草组成,组方体现中医活血化瘀基本治疗思想,其中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丹参味苦性微寒,有活血祛瘀,宁心安神等作用,赤芍味苦性微寒,有散瘀止痛作用。川芎味苦性平,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用,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生新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丹参能直接扩张肺血管,增加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纠正血栓素A2/前列腺素(TX-A2/PGI2)比例失调,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凝集,疏通微循环,加快血流,增加心肾供血、供氧,有利于利尿,降低右心负荷,可有效防治肺动脉高压。赤芍具有溶解血栓,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3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