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706682
石斛混淆品-落叶石豆兰的生药学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杨树德等
第1页

    参见附件(1617KB,3页)。

    杨树德 周莹 杨竹雅 杜利 杨叶 王小庆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摘要】目的:为澄清石斛混淆品—落叶石豆兰(Bulbophyllum hirtum)的鉴别及发掘石豆兰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其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假鳞茎横切面主要特征包括:①有多数散在的外韧型和双韧型维管束;②木质部有3~5个导管;③有排列整齐的草酸钙针晶束。粉末特征主要有:网纹导管、草酸钙针晶束及色素块。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总广石豆兰素类成分0.241%。结论:为澄清石斛混淆品和开发落叶石豆兰提供了依据,其假鳞茎横切面组织结构图及粉末鉴别图均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 落叶石豆兰 石斛 混淆品 生药学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应用研究基金项目(编号:06y342c)

    【分类号】R282.5

    石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养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阴伤津亏、口干烦躁、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1]。而混淆品石豆兰属植物多用于清热、润肺、止咳;主治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口腔炎、慢性胃炎、食欲不振,外用只治跌打损伤、骨折等病症,与
------
     摘要:目的:为澄清石斛混淆品一落叶石豆兰的鉴别及发掘石豆兰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其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假鳞茎横切面主要特征包括:①有多数散在的外韧型和双韧型维管束;②木质部有3~5个导管;③有排列整齐的草酸钙针晶束。粉末特征主要有:网纹导管、草酸钙针晶束及色素块。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总广石豆兰素类成分0.241%。结论:为澄清石斛混淆品和开发落叶石豆兰提供了依据,其假鳞茎横切面组织结构图及粉末鉴别图均为首次报道。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1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