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农村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 2013年第8期
编号:12685624
冬病夏治莫错过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农村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3年第8期
     冬病夏治,很多人都听过这个词,但是却很少有人明白它的真正含义。“冬病”一般是指容易在冬季发病或加重的疾病。

    1.“冬病”为什么可以“夏治”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由于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也在夏季达到最高,而此时阳气最为活跃,人体皮肤松弛,毛孔大张,这样药物更能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

    2.适合“冬病夏治”的病种

    呼吸道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等。

    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风湿、骨伤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病,以及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等属于中医“痹症”范畴,是以受寒疼痛加重为特点的一类疾病。
, http://www.100md.com
    妇科病: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

    3.“冬病夏治”还要看患者的体质

    有内火、湿热体质的人不适合冬病夏治,简易的判断方法是观察分泌物和舌苔。如果痰或鼻涕为黄色,且比较黏稠;舌质发红且舌苔干燥,或舌苔黄腻,就不适合于做“冬病夏治”贴敷。相反,如果分泌物为白色且比较稀,舌淡红,舌苔薄白者,则属于虚寒体质,比较适合。对于热证的患者,即关节热痛、发热、不怕凉反怕热的病人,当慎用或忌用贴敷法。

    瘢痕体质、虚弱怕痛、支气管扩张、正在感冒发烧及血糖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冬病夏治。虽然贴敷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有点微热感,但本疗法可能有10%左右的起泡率,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起泡、痛痒难忍的状况,所以不适合瘢痕体质的患者。至于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贴敷后则会加重病情。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未能很好控制,皮肤一旦破损则很难愈合。
, 百拇医药
    4.“冬病夏治”的方法

    中药内服:即“三伏补”,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冬季咳喘气急等病症,常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六君子汤”以温阳健脾、化饮消痰;遇冷喷嚏、反复感冒等病症,常用“扶正散”、“玉屏风散”或颗粒以补肺益气、扶正固表;遇凉腹痛便稀等病症,常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丸”以温运脾阳,燥湿散寒;肾阳不足者可用“金匮肾气丸”,等等。

    穴位敷贴:即“三伏贴”,选用辛温走窜通经且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特定经络穴位,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通过脏腑经络穴位的运行调节作用,可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达到祛寒逐痰、补肺健脾、益肾平喘,治愈或减轻“冬病”。需要提醒的是:入伏第一天没赶上的患者,在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敷,治疗效果都一样,但是一定要连续贴“三伏”,否则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针灸:即“三伏针”或“三伏灸”,辨证选取大椎、肺俞、膏肓等穴位进行灸疗或针法,防治关节疼痛、背痛、肩痛、四肢痛等。
, 百拇医药
    其他:有药液浸泡防治冻疮,穴位注射防治咳喘,按摩推拿等多种方法。

    5.“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疗法除了严格选择适应症、合理使用药物、手法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服药物或药膳、食疗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治疗时间为10天一疗程,一般3个疗程,少数疾病治疗1~3个月左右,其间还要注意与治疗其他疾病用药的配伍禁忌、毒副作用等有关事项。

    其次,外治法中应排除严重心、肝、肾等内脏疾病。疮疖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如对胶布过敏、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阴虚火旺者、孕妇、皮肤过嫩的3岁以下儿童等,都是不能进行敷贴治疗的。

    再次,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受冷刺激,避免电扇直吹或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贴敷后最好在4~6小时内不要洗澡。

    最后,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有的人贴敷后皮肤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授王海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