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健康》 > 2015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587204
助人勿施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中老年健康2015年第9期
     从我记事时起,家里堂屋大门上方就有一块匾牌,虽然早已被风蚀雨浸得非常陈旧,但上面“助人勿施”四个黑体大字依然清晰。后来从父亲口中才知道,这四个字是父亲的爷爷,也就是我的太公亲手书写挂上去的,它是我们家族必须恪守的家训——要乐于助人,但绝不能去施舍。

    太公是清末秀才,做了一辈子的教书先生。家境殷实的太公,生性善良细心,乡邻中哪些人家在春荒时粮食接济不上,心里都很清楚。每当那个时候,太公就会让家人喊那几户差粮的人家,轮流来给他清扫私塾房,完了给别人几升苞谷,或几升稻谷,直到新一季的粮食收获了,清扫私塾房的事才会结束。

    家人有时不理解,说那间不大的房子不需要经常打扫,而且也不值那么多粮食。太公就回答说:“别人家没米下锅了,你单单给他粮,他日后不仅会如数还你,还要记一个人情。他帮我做事再给他粮,算是工钱,他也不会觉得是被我们施舍,这就叫‘助人勿施’。”

    这四字的家训,一直影响着我的家族。父亲是公办老师,继承了太公乐于助人的秉性,乡邻或是困难学生总是会得到不同的帮助。但父亲与太公一样,不会居高临下给予,而是很自然地帮人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助人勿施,是我家几辈人的家训,更是一种做人的姿态。当有能力帮助他人时,不能居高临下地施舍予人,要给受助人留下足够的自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