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健康》 > 2010年第9期
编号:12020794
入秋收敛养生法/秋季养胃5大原则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中老年健康》 2010年第9期
     入秋收敛养生法

    秋季,从立秋到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气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冬的特点,是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养生之道。

    秋高气爽,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日生,气候逐渐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精神养生方面,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绪。故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之气。我国古代民间有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登高赏景的习俗,也是养收之一法。登高远眺,投入大自然怀抱,空气清新,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
, http://www.100md.com
    起居调养方面,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人们要早点睡觉,早点起床。因为,秋天晚风凉肃,人由夏时而来尚不能完全适应,故而早卧,既顺应阳气之收,又避凉气入中。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生活在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削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深秋时节,风大转凉,更应及时增加衣服,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尤应注意。

    饮食调养方面,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要“少辛增酸”。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柚子、柠檬、山楂等。此外,秋燥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要尽量多吃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橄榄等,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运动调养方面,金秋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但因人体生理活动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处在收敛内养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太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秋季应多进行“静功”锻炼,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动功锻炼。这里介绍一种《道藏·玉轴经》中所载秋季养生功法,即秋季吐纳法,对延年益寿有一定好处。具体做法:每日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炼几遍,分3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将气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呼出,呼气时稍闭口。如此反复30次。坚持练此功对健肺有特殊功效。
, 百拇医药
    防病保健方面,秋季是肠炎、痢疾、疟疾、乙型脑炎等病的多发季节,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取板蓝根、马齿苋等煎剂,对肠炎、痢疾的流行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金平)

    秋季养胃5大原则

    因为秋季的气温变化较大,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所以秋季是中老年朋友胃病复发与多发的季节。那么,秋季该如何养护胃呢?

    保暖 胃病患者应防范“秋冻”,并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盖好被褥。

    调养 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并且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忌嘴 胃病患者在秋季要注意忌嘴,不能吃过冷、过辣、过黏、过烫、过硬的食物,更不能暴饮暴食,还要戒烟禁酒。

    静心 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情绪和心态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运动 肠胃病患者应结合自身体征,适度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复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