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9年第5期
编号:13452109
筷子里的中国智慧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第5期
     究竟是谁发明了筷子?我们早已无从考证。《礼记》郑玄注云:“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说的是先民把谷子用树叶包好,糊上泥再放入火中烤熟。更简单的方法是把谷粒放进火灰中,不时地用树枝拨动,让谷物得到均匀的受热后再食用,也许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启发,一根树枝逐渐变成了两根,树枝又被竹木代替,最原始的筷子就出现了。

    在商周时期,中国的烹饪技术摆脱了原始的状态,进入到饮食的文明时期。让我们来看看西周的王室和贵族的标准饮食。这时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代八珍”。“周代八珍”由2饭6菜组成:“淳熬”(肉醬油浇大米饭)、“淳毋”(肉酱油浇黍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母羊羔)、“捣珍”(烧牛、羊、鹿的里脊)、“渍”(酒糟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臀”(网油烤狗肝)。

    这“八珍”可是厨师事先对食物精加工的,工序很复杂。事先就把食材加工成适合入口的大小块,端出来的菜品已经切好做好了,所以,吃饭时当然不再用刀叉进行分割了,只要用筷子夹住送入口中就行了。因为“周代八珍”是中国各地方莱系的鼻祖,所以筷子成为了古代中国饮食的主流餐具。, 百拇医药(钞晓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