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博览》 > 201112
编号:13759114
防范得法 远离尿漏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健康博览》 201112
     景云躺在医院待产室里,除渐渐加剧的阵痛,尿频尿急的感觉也越来越强。刚解小便片刻,又想解,但又仅仅那么一点点。

    “尿”很急,她用力排解,可又尿不出。医生安慰而欣喜地提醒她说:“那是宝宝即将娩出的先兆,听从医生的指导,好好配合!”她含笑点了点头。随着“哇……哇……哇……”清脆的啼哭声,她的宝贝出生了。

    产后,景云的身体恢复良好,可她在产后的头几天,那种未用力也没有尿意感觉的情况下,却不知不觉地排出了尿液。此后,她每当在连续打喷嚏、咳嗽、双手提重物,或过久下蹲时,小便都会不经意地自动流了出来,运动时还更加厉害,常常弄湿内裤。

    “怀上孩子出现‘尿漏’,生孩子后为何还在‘尿漏’?穿着尿湿尿臭的裤子,怎么见人啊?”她越想越感到难堪。原本开朗的她变得沉默少语,不敢应酬,害怕运动,甚至上班都提心吊胆,经常还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在家人陪同下,她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产后尿失禁。在医生的指导下,她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度锻炼、调理和调养,才渐渐远离“漏尿”的尴尬。
, http://www.100md.com
    专家解读:怀孕后为什么会出现尿失禁?

    “尿漏”是人们的俗称,在医学上称为尿失禁。孕、产妇发生“尿漏”,主要是由于怀孕和分娩生产而造成的。

    女性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宫腔,位于盆腔的中央,其前方为膀胱,后方为直肠,子宫体可因膀胱和直肠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变位置。正常情况下,膀胱贮存尿液达350毫升左右时,方可产生尿意。怀孕后,尤其是到了怀孕后期,胎儿头部逐渐与孕妇盆骨衔接。在此期间,孕妇的膀胱会受到增大的子宫挤压,变得小而扁,以致贮存的尿量比非孕时明显减少,排尿次数相对增多, 1~2小时即排尿一次。有的孕妇不但排尿次数增多,还会因发育中的胎儿压迫膀胱,而出现压力性尿失禁。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孕妇骨盆底肌肉发育不良,或平时缺乏锻炼,其承托功能低下。随着子宫的增大,骨盆底肌肉对盆腔内器官如膀胱等的承托,以及自身的收缩、松弛功能都会出现减退,引起没有自主性的尿液流出而发生“尿漏”。

    在产后发生的“尿漏”,又往往与产妇分娩密切相关。分娩过程中,宝宝通过产道娩出时,骨盆底肌肉、韧带、神经会出现过度伸张或出现撕裂,甚至被扯断,从而造成骨盆底肌肉松弛,妨碍膀胱及尿道功能。如出现持续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因素,使盆底软组织继续承受向下的压力,即容易造成膀胱、尿道肌肉张力恢复不良而出现“尿漏”。患者常在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双手负重、走路急等情况下溢出尿液。
, http://www.100md.com
    “尿漏”除了令人身体不适,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痛楚外,很容易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许多患者因巨大的心理压力,精神高度紧张,焦虑、不安、尴尬、沮丧,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等,严重妨碍生活质量。

    发生“尿漏”后,如伴有尿急、尿痛、尿液浑浊等症状,提示有细菌感染,应及时就诊。

    预防孕期和产后 “尿漏”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调理、调养,多参加适度的活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骨盆底肌肉的力量,使其在锻炼的过程中变得紧实,从而避免“尿漏”的发生,改善“尿漏”的情况。

    因此,在怀孕前,要有意识地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尤其是每天进行骨盆底肌肉的功能锻炼,即有节奏的收缩肛门和阴道,即提肛运动每日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坚持2~3个月。在怀孕期间和产后,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双手负重和参加强度大的运动。积极治疗感冒、咳嗽和鼻炎等病症。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在医生的指导下,可服用补中益气的中药汤剂调理。

    妇女产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调养,随着机体和骨盆底的康复,“尿漏”的现象会逐渐被解除,排尿恢复正常。但在产后4个月以上,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者,则应到医院诊治,以免影响日后的生活。, http://www.100md.com(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