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7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977077
“纸”上功夫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知识窗》2017年第2期
“纸”上功夫

     他是理科出身的德语老师,却机缘巧合地爱上了折纸。凭着了不得的“纸”上功夫,他不仅登上了折纸殿堂级杂志——西班牙折纸协会杂志的封面,作品《青花瓶》《鼎》《守护天使》更是成为了国礼。他花了十个月时间,完成了《龙之魂》,折服了日本顶级折纸大师小林一夫。

    他是中国现代折纸艺术家,中国唯一一位国礼折纸设计师——刘通。

    刘通爱上折纸纯属机缘巧合。2006年,刘通被父母送到德国留学。对一个学习机械的理科男来说,身在异国,除了上课、学习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乘坐公交车看街景。

    有一天,刘通坐在公交车上,车厢里人不多,他看到一对闹别扭的情侣。刘通饶有兴趣地看着有些尴尬的男孩,想看看他如何哄女孩。这时,男孩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纸,折了一朵玫瑰花,女孩接过玫瑰花笑了。

    看着男孩三下两下把破纸折成了玫瑰花,刘通羡慕极了,“嘿,这简直是神技能啊,必须学!”回到宿舍,他立即着手查资料,开始学折飞机或者小动物。刘通仿佛启动了折纸功能,就这样痴迷上了折纸。

    慢慢地,刘通不再满足折一些小玩意儿,他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并把严谨的数学知识和自己的机械制造专业融入折纸。他在一张正方形纸上,进行缜密的计算,然后画出复杂的折痕图,再通过一系列科学数据,确定纸张是否可以折起来。他一遍又一遍地演练,不断地总结自己的体会。从小蜗牛到大猩猩,从酷酷的杰克逊到冰河世纪中可爱的家伙们,他的作品一个比一个生动形象。

    凭着天赋、努力和栩栩如生的作品,刘通没多久就在国内和国际折纸界崭露头角,进入了世界折纸艺术圈。但是,刘通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心结,那就是:折纸源自中国,一定要让中国的折纸艺术登上世界的舞台。机会终于来了,2011年,日本大使馆向他发出了文化交流邀请,刘通想都没想就决定折一条中国龙,他铆足了劲儿投入到《龙之魂》的创作中。

    刘通绞尽脑汁地对龙身上的鳞片、龙爪、龙须等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演算,在一张5.2米×5.2米的正方形瑞士水洗牛皮纸上打了九千多个格子,单是龙的鳞片就有1444片,完成了7000个步骤,耗时10个月后,终于完美地呈现了《龙之魂》。看着《龙之魂》的1444片龙鳞,日本顶级折纸大师小林一夫由衷地折服了:“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2014年国际和平节上,刘通受组委会邀请设计国礼《青花瓶》。刘通知道国礼代表着国家,绝对不能有丝毫差错,然而,折纸毕竟是一门需要大量用到数学运算的艺术,在每一次计算和折叠中,失败和成功都是家常便饭。接到制作任务后,刘通反复计算、折叠,却发现每次瓶子的底座总是差两毫米,整个设计和制作失败了上百次,他陷入了瓶颈和苦恼。最后,他决定全部推倒重来,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并圆满地解决了。

    成绩有了,荣誉有了,而作为折纸艺术家的刘通却想得更多、更远了。2016年,他将一张10米×10米的完整正方形纸折叠七百多次,折出了世界上最大的白犀牛,并将作品命名为《最后一只北部白犀牛》,他想用自己独有的艺术形式呼吁全世界保护和关注野生动物。

    进入折纸世界十年,凭着过硬的“纸”上功夫,刘通成为了国际顶尖的折纸艺术师和第一位在海外书刊上发表作品的中国折纸设计师。 (顾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