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391559
1例HIV感染并发肛周脓肿者治疗的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9日 《医学信息》 2019年第7期
     关键词:HIV;肛周脓肿;双层手套;双氧水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7.061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07-0187-02

    男男性接触者(MSM)是指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其多性伴及无保护肛交方式决定了这是一个特殊的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同样的条件下,肛交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最大。全国2016年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中因男男性接触而感染的达25.3%,且近年来MSM高危行为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因此,男男性接触HIV感染者合并性传播疾病感染需特别加以关注。武汉市江岸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8年4月11日收治了1例HIV感染合并肛周脓肿的患者,男男途径感染,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于2018年4月24日康复出院,现将有关治疗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未婚,23岁,因“肛周包块肿胀疼痛并进行性加重半月”就医治疗。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肛周有一包块,伴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在外院进行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果不佳,并感疼痛进行性加重。门诊资料:乙状结肠镜示混合痔,B超示肛周脓肿,肛周炎性病灶。HIV病史。男男性接触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正常,专科检查肛门KC位可见3~5点处距肛门2 cm处有一3 cm×4 cm包块,局部充血,红肿,压痛,中央处有波动感,肛门指诊未见新生物。肛周+直肠腔内三维探查:KC位2~7点肛门外括约肌肌层可见一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回声分布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及致密的点状稍强回声,KC位5点处测范围3.5 cm×2.4 cm。上述病变范围内肛门外括约肌全层受侵犯,内括约肌显示不清。KC位12点肛门外括约肌肌层可见一不规则的低回声区约1.4 cm×0.4 cm。CDFI:上述低回声区内部及周边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肛周脓肿,肛周炎性病灶。在骶管麻醉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肛瘘切开挂线术”。戴双层手套,KC 5点切开包块探查,脓腔约3 cm×4 cm×4 cm大小,引出脓液约50 ml,为淡黄色稀薄脓液,带臭味,清理脓腔内分隔,用探针探查脓腔内瘘管组织,沿瘘管探查,发现瘘管在肛门4点齿线上穿出,切开瘘管到齿线,高位内口处用丝线贯穿挂线一根,打结收紧挂线,清除管腔内腐生组织及疤痕组织,发现脓腔向1点处走形,在肛门1点处开窗处理一利引流,修整皮缘,双氧水及碘伏,盐水反复冲洗,彻底止血后,双氯芬酸钠2粒塞入肛内,创面皮下注射长效止痛剂复方亚甲蓝注射液。术后抗感染,预防应激性溃疡(泮托拉唑)及换药,坐浴及微波等对症支持治疗,换药时也戴双层手套患者2017年11月14日在当地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开始艾滋病抗逆转录酶治疗,所用方案为AZT+3TC+EFV,2018年1月22日查CD4 540个/μl,病毒载量0拷贝/ml,2018年4月9日转入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治疗方案不变,2018年6月6日查CD4 488个/μl,病毒载量0拷贝/ml。手术中继续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无漏服。2018年4月23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肛门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无出血及增生,引流通畅,伤口未完全愈合,肛门功能正常。给予人工扩肛,目前肛门两指可通过,出院后继续在门诊换药,中药熏洗及对症治疗。针对这位并发肛周脓肿的HIV感染者,我们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進行局部换药,同时坚持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 http://www.100md.com
    2讨论

    男男性行为者是感染艾滋病病毒与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高危行为人群之一,MSM中普遍存在多性伴,无保护性肛交等高危行为[2]。卫生部等(1997年)曾估测部分大城市中10%~20% HIV感染者是MSM。近年来,男男性行为传播HIV的比率大幅上升,男男性传播感染HIV人数占感染人数的比率,由2006年的2.5%上升到2011年1~9月的13%[3]。而2016年第2季度,这一比例再度上升到28%。在经济与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美国,这一比率高达63%。

    该患者通过男男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免疫功能缺陷加重,肛周感染的机会增多。肛周感染在20~50岁年龄男性中发病率最高,据研究男性睾酮升高与肛瘘(肛周脓肿)有直接关系。睾酮升高后,一部分皮脂腺,尤其是缸腺,开始发育,增生明显。由于缸腺分泌旺盛,加上排泄不畅或堵塞,以及男男性途径感染者肛交刺激缸腺,容易感染引起患者的肛周脓肿[4]。肛门直肠周围有很多间隙组织,容易感染,多由隐窝炎经缸腺管直接蔓延,或经淋巴管向外周扩散,此外,如肛裂,直肠炎,克罗恩病,肛门直肠损伤等,都能引起脓肿。
, http://www.100md.com
    患者手术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肛瘘切开挂线术”,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大量接触脓性分泌物,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美国1981~1993年发现30万艾滋病患者中,有60%是卫生工作者。在临床中随着各种有创操作不断增加,医务人员面临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我们采用普遍防护原则,即普遍的血液体液预防,其目的是把职业暴露降低带最低限度。有78%的医生和93%的护士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锐器伤[5],可见戴手套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戴手套,医护人员皮肤也可能接触到透过手套的细菌病毒,所以我们医务人员在相关操作中都要求带双层手套,脱下手套后洗手。洗手的要求有很多,其中最容易被人忽视脱手套后也要洗手,检验员每次脱手套后洗手率达87.5%,明显高于医生护士,所以对于医生护士的洗手习惯,应该进行更细致全面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意识。, http://www.100md.com(卢冰 汪昭民 李洁)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