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9年第5期
编号:13425667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和白蛋白相关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5日 《医学信息》 2019年第5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连续入选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本部心脏内科2017年6月~2018年8月住院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50%,BNP>100 pg/ml的150例H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血生化结果中ALB<35 g/L的患者61例为低蛋白血症组,89例ALB≥35 g/L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排除缩窄性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恶性肿瘤晚期。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記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既往病史,包括年龄、性别;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收集患者临床检验资料: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BNP检测所用仪器是美国BIOSITE Triage BNP床旁快速检测仪,可测范围为5~5000 pg/ml。患者入院时测定血ALB水平:采用我院生化室检测值,强生5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压(包括收缩压及舒张压)、BNP、ALB、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内径等临床指标;并随访研究对象30 d内死亡率和再住院率。
, 百拇医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处理数据。所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连续变量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选择t检,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率或构成比的比较用?字2检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BNP与ALB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资料、血液及影像学指标及BNP含量比较 生化指标中谷丙转氨酶在低蛋白血症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低蛋白血症组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压(包括收缩压及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谷草转氨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ALB浓度与BNP值的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分析 发现所有入选患者的血清ALB浓度与BNP对数转换值呈负相关(P<0.01;r=-0.3666),见图1。
, 百拇医药
    2.3比较两组的30 d HF死亡率和再住院率 在出院30 d进行随访,5例因HF死亡,其中观察组4例,对照组1例(P=0.030);10例因HF再住院,观察组7例,对照组3例(P=0.025),见表2。

    3讨论

    BNP为心室合成的激素,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13]。2018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血浆利钠肽[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测定(Ⅰ类,A级):可用于因呼吸困难而疑为H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NP可用来评估HF的严重程度和预后[14]。除心功能不全外,有活性的BNP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在HF患者中,BNP随缺血加重而升高,随缺血的改善而下降[15,16]。

    人体中ALB由肝脏合成,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抗休克、营养等生理作用。ALB是营养不良的检测指标,受肝功能、炎症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与组织损伤的性质和范围有关[17]。HF患者中低白蛋白血症是由于食欲不振和营养缺乏造成,也可由HF引起静脉压升高,肝静脉血流回流受阻,造成肝淤血,肝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及血液稀释等因素造成。低蛋白血症可以降低胶体渗透压,引起肺充血并急性加剧充血性HF,这会导致BNP增高及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增加。HF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感染,增加并发症,使心功能恶化,由此可见,营养不良与HF两者相互促进,从而增加HF患者病死率[18]。
, 百拇医药
    在临床治疗中对于HF患者,临床医生大多给予血流动力学支持和神经体液调节,没有强调纠正营养不良[19,20]。但本研究发现,低蛋白血症组BNP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ALB与BNP之间的线性回归呈负相关;出院30 d随访时发现ALB是近期HF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的预测指标。所以在HF患者治疗中营养支持与常规治疗手段一样有必要。本研究是一个单中心的研究,上述关系讨论应该在多中心与一个更大样本的病例中研究,进一步的探讨ALB与BNP的关系及营养支持在HF患者中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Papadimitriou L,Hamo CE,Butler J.Heart failure guidelines:what′s new[J].Trends Cadiovasc Med,2017,27(5):316-323.

    [2]Mahmood SS,Wang TJ.The epidemiology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perspective[J].Glob Heart,2013,18(1):77-82.
, 百拇医药
    [3]Duschek N,Skrinjar E,Waldhr T,et al.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s a predictor of long-term survival in malepatients of 75 years and older with high-grade asymptomatic internal carotidartery stenosis[J].Vase Surg,2011,53(5):1242-1250.

    [4]Eugene Braunwald.The war against heart failure:the Lancet lecture[J].Lancet,2015,385(9970):812-824., http://www.100md.com(聂今心 丁振江 段华莹)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