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764606
从枢经学说论治失眠的理论探究及临床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4期
     摘要:枢经学说理论认为,开阖枢失调可引起少阳或少阴不利,导致阳不入阴,是引起失眠的主要病机。中医治疗失眠以调和枢机为治则,从中药方剂、经络穴位针刺针灸方面进行辨证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从开阖枢失调、少阳枢机不利、少阴枢机不利等枢经学说理论入手, 对中药汤剂[1]、经络疗法等中医治疗失眠效果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枢经学说;失眠;理论;临床应用

    睡眠约占每个人全体的1/3时间,睡眠是缓解疲劳、维系健康的重要方式。失眠是健康的大敌[1],随着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学习、就业压力的加大,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导致失眠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失眠最常见的方法是药物疗法,通过催眠药物改善睡眠时相,其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是艾司唑仑。但长期服用催眠药易造成体内蓄积,清醒后存在药物延续作用,甚至产生耐药性[2]。枢经学说指导临床疾病治疗具有特异性作用,本文综述枢经学说论治失眠的理论探究及临床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1枢经学说的理论

    "枢经学说"[2]其理论基础是基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开阖枢"[3],枢经是指手足少阳与少阴四经。"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