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22
编号:13678080
跨文化视域下《黄帝内经》两个译本比较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4日 张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翻译本身是一种文化活动。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更多涉及两种文化。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成为翻译领域的前沿课题,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中医的特殊性,在翻译中两种文化的碰撞更为突出。通过对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两个英译本的分析,旨在说明文化因素在中医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英译;跨文化;黄帝内经

    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医学源远流长,成书久远。且中医思想深受儒家、道家与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中医翻译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医典之宗,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其体系构成于先秦,成书于两汉。《黄帝内经》语言精美、理论精深、文化色彩浓厚[1]。从1925年开始,截止2005年已有11部正式出版的《黄帝内经》英译本[2]。本文以跨文化为视域,选取《黄帝内经·素问》ILiza Veith和李照国的两个英译本,比较分析文化因素对译本产生的影响。

    1 中医英译的跨文化研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而以跨文化交流活动为目的的翻译,与其说涉及了两种语言,倒不如说涉及了两种文化。翻译研究无疑应置于文化研究的大环境之下[3]。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由于中医的特殊性,在翻译中两种文化的碰撞更为突出,对于中医英译来说,它是一个双重的跨文化活动-从中国古代文化到现代文化,从东方文化到西方文化。

    2 历时的跨文化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翻译活动是在对文化背景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去理解当时语境下的意思。中医药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黄帝内经》成书于汉朝,其间中国文字乃至中国文化都经历了巨大变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