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
编号:13699448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出院患者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2日 《医学信息》 20146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高血压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责任护士对高血压病出院患者进行心理、饮食、用药、运动和自我检测指导,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指导。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健康意识提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依从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帮助高血压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病出院患者;生活质量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1],很多患者在住院治疗观察期间往往能很好地控制血压,但出院后又易出现波动,在诊断为高血压的第1年中,有半数接受治疗的患者退出治疗,其余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仅有约50%的患者服用医生开出80%以上的降压药[2]。笔者对本院心內科出院后的1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组,进行跟踪随访,发现经护理干预的患者明显提高健康意识,不良生活习惯减少,有助血压稳定,有效减少健康危险因子,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5~78岁,平均62岁,均确诊为高血压病,全组病例均符合WHO/FSH及我国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单纯高血压病25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61例,脑血管病1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一般方法给予出院指导。干预组将护理指导內容编成精美画册,发给患者或其家属,由专门的责任护士对患者和其家属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方式:个别指导或与多个患者共同宣讲讨论;请心內科专家定期讲座,接受咨询;通过固定电话、手机、电脑等网络回访[3],问卷调查,上门探视以及患者门诊复诊时指导。具体內容如下:

    1.2.1心理指导 高血压病是身心疾病,治疗需要长期进行,且并发症多,患者有焦虑、恐惧、不安心理,当机体受到內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引起情绪激动,使交感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增高。护士给患者讲解紧张情绪对高血压病的影响,介绍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使患者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对有焦虑,精神压力较大的患者应指导其设法释放,缓解压力,多与他人交谈、倾诉;通过一些正面的干预案例介绍,增强患者信心。

    1.2.2饮食指导 科学饮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以低盐、低脂肪为原则,少食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內脏;选择植物油,忌食腌制品,严格控制食盐量,禁饮烈性酒,戒烟;关键要注意饮食定量,不要暴饮暴食。

    1.2.3活动指导 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减少不必要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卧床休息,节制活动;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和放松疗法,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使交感神经张力减低而引起降压效应。

    1.2.4检查指导 通过测量血压来了解血压的情况,提供调整用药的依据,教会患者自我测量血压,测血压时应做到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高血压病患者往往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糖,所以还应定期测血脂、血糖变化。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患者还需注意记录24h內出现的症状(或不适)和当时的活动情况,来了解血压波动和日常活动、休息状态下的血压情况。

    1.2.5用药指导 向患者说明必须长期坚持用药,逐步降压,用药应因人而异,应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了解所服药物的副作用,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汇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调整用药;向患者介绍不同时间给药的降压效果以及不同时间给药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4];用药期间应注意避免突然坐起或猛然站起,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防止血压突然减低而晕倒;若突发高血压,应全身放松,避免紧张,静卧休息,立即舌下含服或口服降压药物,若出现心前区疼痛或有头痛、呕吐以及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等要及时就诊。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效果比较,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适应高血压病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需求 本研究表明,对出院患者提供护理干预体现了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理念,把住院期间与出院后的护理指导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其随时得到护理指导,从而扩大整体护理內涵,提高护理质量;另一方面,对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促使护士加强自我导向学习(SDL)[5],从而不断更新护理观念,掌握沟通技巧,提高理论水平。

    3.2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护理干预,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对高血压病有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依从行为。

    3.3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护理干预,预防治疗中断,有利病情稳定;通过随访、沟通,有利护患联络感情,提高护理满意度,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更加尊敬和信任医护人员,也使得医护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刘利生,龚立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M].北京:中国高血压联盟,2005:3-4.

    [2]陆敏敏.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11.

    [3]陈永红,林伟青,罗文慧,等.运用网络等资源对高血压患者院外护理干预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02.

    [4]魏豫东,童素梅,于桂香,等.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病血压影响的探讨[J].护理进修杂志,2010,25(22):2021-2023.

    [5]沈王琴,胡雁,史亚琴,等.护理专业本科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32.编辑/哈涛, 百拇医药(姚焱)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