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6
编号:13699183
浅谈医护人员的心理素养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2日 《医学信息》 20146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也是护士成才的根本动力。要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就应充分注意心理素养的培养,提高职业素质。

    关键词:培养;医护人员;心理素养

    在临床的医疗、护理过程中,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且是患了疾病需要照顾的特殊人群。对于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除了要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因为医护人员的行为、语言、态度是一名医护人员内涵修养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因此医护人员的心理素养在临床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医护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养

    1.1崇高的理想 首先医护人员要树立崇高的理想,这是因为医疗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医护人员的一生都要把患者的利益、人类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一项平凡而高尚的职业。每位医护人员应端正自己的处世态度,建立助人为乐的价值观体系。树立崇高的理想,愿意为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终身奋斗。医疗工作的价值不在于为社会直接创造多少物质财富,而是体现在精神文明的建设。无数被救治的患者再返工作岗位的时候,都会感到每位医护人员的艰辛劳动,更能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积极热情。塑造和完善自我形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