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09年第11期
编号:12050472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肌酸激酶同功酶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1月1日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儿科2007年10月~2008年12月住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146例,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CK-MB,观察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4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91%有血清CK-MB异常,63%血清CK-MB升高2倍以上,血清CK-MB水平的变化在轻型组与重型组肠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CK-MB多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情越重,血清CK-MB升高越明显。

    [关键词]轮状病毒性肠炎;肌酸激酶同功酶;心肌损害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067-01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腹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我们对14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146例,男82例,女64例,年龄最小5月,最大3岁;按照临床分型[1]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轻型组61例,男性34例,女性27例;重型组85例,男性48例,女性37例。住院天数最短1d,最长10d。对照组选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婴幼儿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6个月~3岁。

    1.2 方法:血清CK-MB检验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用日本OLYMPUSAU640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CK-MB正常值以<20U/L为标准[2]。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数据,当P<0.05,用q检验进行各组间的比较。

    2 结果

    2.1 14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CK-MB正常占9%,91%有CK-MB升高,升高2倍以内为28%,升高2倍以上至4倍以内占50%,升高4倍以上占13%,按升高2倍以上具有临床意义进行判断,本组146例中63%CK-MB升高具有临床意义(见表1)。对照组测得CK-MB最高为22U/L,最低为1.4U/L。

    2.2 轻、重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及对照组血清CK-MB水平比较:经方差分析,P<0.01,提示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用q检验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轻型组与重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重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腹泻程度越重血清CK-MB升高越明显(见表2)。

    2.3 血清CK-MB水平升高者提示存在心肌损害,进一步做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结果异常38例(26%),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波改变、Q-T间期延长、偶发早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治疗1周内心电图复查均正常。

    3 讨论

    CK-MB主要存在于人的心肌细胞中,其升高是心肌损害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CK-MB一般在心肌受损后3~8h增高,9~30h达高峰。一般认为CK-MB是CK的2%~5%为正常,即CK-MB在0~20U/L为正常。血清CK-MB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及其它原因的心肌损伤,肌肉疾病及手术后血清CK-MB也可升高,但CK-MB/CK值常小于6%[3]。血清CK-MB正常值文献报道高低不一,鲁珊等报道为(19±13)U/L[4],尹俊青等报告为(30.7±0.7)U/L[5]。病毒性肠炎可致心肌损伤,特别是轮状病毒性肠炎50%左右有心肌受累[6]。

    腹泻程度越重血清CK-MB升高越明显,显示心肌损害的程度与病情的程度有关。本组资料,血清CK-MB2倍以上升高者达63%,提示大多数轮状病毒性肠炎均有心肌受损害。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对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具有重要意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