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9年第1期
编号:13261203
陈灏珠:励精图治,用“心”为医(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5日 《上海医药》 2019年第1期
     然而,无论心血管的学术发展有多迅速,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仪器检查发展有多先进,陈灏珠院士依然坚持从住院医生开始便养成的习惯,坚持将“视、触、叩、听”作为诊断疾病、把握病情的客观依据。他说,不仅为了诊断,更为重要的是患者会在医生问病史、作检查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医生有温度,医学才温暖。

    助后辈求学——至诚至真

    早在20世纪50年代,陈灏珠就认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是需要培养医学人才,而学生时期经历过的颠沛流离的漂泊岁月,更让他明白学医者的不易。2007年,陈灏珠院士在妻子和女儿的帮助下,向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100万成立了“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奖助学基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医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采访中,陈灏珠院士这样告诉我们:医生,需要做到老,学到老,因为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需要不斷地去研究解决。他说,在枯燥平凡的工作中,有很多有意义的事,需要年轻的人们静心、安心地去学习和发现。所以,他愿意倾囊相助,去帮助优秀的医学生,克服种种困难,安心努力学习。

    2014年,他和社会爱心人士通过慈善拍卖再次捐资,并将基金更名为“复旦大学陈灏珠医学人才培养基金”,以资助更多的年轻人攀登医学高峰。2015年,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基金下设“生命之花”项目,主要用于支持西部地区心内科医学人才培养,改善西部地区相关医疗技术、设备及环境,帮助当地贫困家庭开展相关医疗救助等方面。2016年,在第一届沪滇心血管内科新进展培训班上,陈灏珠院士亲自为50余名来自云南省贫困地区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授课,并带领他们查房,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

    2018年底,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终身荣誉教授”授予仪式上,组委会用这样一段文字表彰陈灏珠院士高尚的医德、高超的技术以及为人民健康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为医者,他以心换 “心” 。作为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奠基人之一,陈灏珠院士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左心导管检查、选择性染料稀释曲线和氢稀释曲线测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检查等诊断方法以及人工心脏起搏和直流电复律治疗;他最早提出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和防治对策,以及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国内外率先应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救治奎尼丁引起的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获得成功。耄耋华辉,歌不尽六十九载辛勤奉献,陈灏珠院士他是无数患者和学生心中不老的青松!

    正如颁奖词所言,陈灏珠院士治病救人大医精诚,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科研工作严谨求实,用榜样的力量激励鼓舞着年轻一代进一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http://www.100md.com(吴颖)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