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7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3113860
润燥止痒胶囊致药物性肝损1例(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上海医药》2017年第17期
     2 讨论

    2.1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及性质

    DILI诊断目前仍为排他性诊断[1],患者否认基础肝病,入院辅助检查确定患者存在肝损伤,但排除其他肝损伤病因,用药史明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以下简称《指南》)[1]推荐采用RUCAM量表对药物与肝损伤的因果关系进行综合评估。实践证明,RUCAM量表仍是当前设计最合理、要素最全面、操作最方便、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的DILI诊断工具[2-3]。患者用药至出现肝损时,初始ALT 1 168 U/L,ALP 252 U/L,R值[(ALT/ULN)÷(ALP/ULN)]为15.6,且ALT>3 ULN,其中ULN指正常上限值,判断肝损伤类型为肝细胞型(R≥5.0)。再根据其7条标准逐一打分,该患者从初次用可疑药物至出现肝功能异常时间为180 d(加1分),停药8 d内ALT(12月8日复查肝功能:ALT 370 U/L)下降68%(加3分),年龄为68岁(加1分),无伴随用药(0分),排除组Ⅰ和组Ⅱ中所有病因(加2分),肝损伤反应未知(0分),未再用药(0分),总分为7分,故认为润燥止痒胶囊与肝损伤的相关性评价为很可能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