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10年第3期
编号:11888672
血瘀发热误治案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第3期
     【关键词】阴虚发热;血瘀发热;误诊误治

    1病例资料

    患者,女,78岁,半年来于每日下午两点至晚上12点自感上半身烘热,烦闷,伴右腿发麻,行走困难,其余时间一切正常。曾到医院就诊,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诊为神经官能症。予肌酐片,3次/d,1片/次。服后症状减轻,但感头晕不适,遂来诊。证见舌红少苔,脉数。诊为阴虚发热,拟滋阴清热。方选清骨散(鳖甲8 g、银柴胡10 g、胡黄连10 g、知母

    10 g、地骨皮12 g、青蒿10 g、秦艽10 g、甘草15 g)。

    服药5剂后证未见好转,二诊细问患者口燥咽干但不欲饮,舌红苔少而润。诊为血瘀发热。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2 g、川芎10 g、赤芍15 g、生地15 g、枳壳10 g、川牛膝12 g、青蒿15 g、知母15 g、生石膏30 g、黄芩15 g、党参12 g、柴胡12 g、甘草10 g)。

    服3剂后,背部有手掌大小一片热感,又服4剂症状全无。

    2案议

    午后发热,舌红少苔,脉数多见于阴虚发热之人,然血瘀发热也可见之。而阴虚发热之人舌红少苔少津,口燥咽干喜饮,血瘀发热者舌红少苔而润,口燥咽干不欲饮。可见临证须细心审察,仔细鉴别,不囿于常,方为良法。

    (收稿日期:2009-06-26), 百拇医药(李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