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09年第10期
编号:11815261
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病及其他肺疾患5000例次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1日 张志浩 刘 贺 马国宣 陈 刚
第1页

    参见附件(2816KB,5页)。

     2.1.2疗后各组X线胸片变化以稳定、进展、明显进展表示稳定:治疗前后X线胸片无可识别的改变;进展:大阴影较疗前增大不到20%,或小阴影密集度增多不到I级;明显进展:大阴影较疗前增大20%以上,或小阴影在1个或1个以上肺区密集度增多至少I级。质量控制,胸片质量符合(GBZ 70-2002)标准,请课题组外专家3人集体双盲法阅片。

    2.1.3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0)、最大通气量(MVV)、50%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50)、2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25)、弥散量(DLCO),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示。各指标的轻、中、重度损伤分级按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 16180-1996)标准,其变化程度以0、+、++表示,程度不变为0,+表示下降1级,++表示下降2级。

    2.2灌洗回收液分析 进行细胞计数及粉尘含量测定,对粉尘中的游离SiO2进行X线衍射定量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测定回收液中粉尘粒径、分散度和形貌。

    2.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和STATA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均数以(±s)表示,采用t检验;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3结果

    3.1清除粉尘量对78例患者灌洗回收液进行分析,每侧肺平均清除粉尘3 000~5 000 mg,其中游离SiO2 70~200 mg;粉尘最大粒径7.5 μm,分散度0.5~7.5 μm;灌洗回收液中细胞总数为3.2×108~1.23×1010个;吞尘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占(93±5)%,AM分为幼稚型、成熟型、衰老型和坏死型4种类型。

    3.2近期疗效观察症状改善,单肺灌洗者一侧肺灌洗后即觉灌洗肺呼吸轻松,通气量明显增大。本组病例自觉胸闷者3 900例,胸痛者2 450例,气短者3 095例,WLL术后10 d,胸闷、胸痛、气短的好转率分别为3 861例(99.0%)、2 107例(86.0%)、2 724例(88.0%)。术后胸片、肺功能无明显变化。126例疗后3~6月及45例疗后2~3年症状变化(表1)。3~6月疗后胸片、肺功能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45例2~3年胸片无变化,肺功能显示小气道(FEF50、FEF25)及弥散功能(DLCO)改善,通气功能(FVC、MVV)下降,结果(表2)。

    3.3远期疗效观察自身对照58例术后6~7年肺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3);但18例术前FVC、MVV、FEV1.0、DLCO异常组疗后10 d~7年较术前普遍增高(P<0.05~0.01),结果(表4);配对资料远期疗效观

    察[5]:WLL术后7~8年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治疗组较对照组有较好表现,结果(表5);胸片疗后6~7年病变进展、明显进展率,治疗组为1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43.3%(13/30)(P<0.01);稳定率治疗组为83.3%(25/30),高于对照组56.7%(17/30)(P<0.05),结果(表6)。

    3.4生活质量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肺灌洗组生存质量优于非灌洗组,无论是生存质量综合评价还是在躯体感觉、生理功能和社会活动等维度的生存质量,按同一年龄段、同一接尘年限、同一期别、接尘性质分层比较,灌洗组均优于非灌洗组(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16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