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保健与生活》 > 2020年第4期
编号:13428211
苏轼心目中的“绝俗人”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15日 《保健与生活》 2020年第4期
     作家木心说:“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我想是因为,陶公诗篇中蕴含的恬静、闲适、诗意以及田园风光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并且,庸庸俗众不敢像他那样按照自己心性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

    也有少数人,去芜存菁,做回自己。比如北宋隐逸诗人林逋。

    林逋富有才学,通晓经史百家,有人劝其出仕做官却被他谢绝,因为他对自我有清醒的认知:“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得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婚姻生活,志趣也不在追名逐利,面对青山绿水时,他才觉得身心舒泰,情谊相宜。

    于是,他按照自己“恬淡好古、弗趋荣利”的心性,选择了一种与主流社会相悖的生活方式:弃绝尘俗,归隐山林。

    在江淮漂泊中结束青年时代,40岁开始,林逋隐居于杭州西湖的孤山。

    几十年后,苏轼来到杭州任职,苏轼对这位诗坛前辈很是敬仰,虽然生年交错,未能相见,却在读过林逋诗作后梦见了他的炯炯目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