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保健与生活》 > 2003年第9期
编号:11083237
药品回收黑市大揭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日 《保健与生活》 2003年第9期
     药品回收扫描

    在武汉市汉正街市场,记者看见一辆停靠在马路边的自行车上挂着一块“药品回收”的牌子,上面写有所收药品的名称。由于没看到“牌子”的主人,便在牌子周围徘徊了一阵。这时,一位中年妇女从角落走出来,问记者是否有药卖。记者说,想看看行情如何。

    在闲聊中,中年妇女说,她来自安徽,丈夫在武汉卖水果。由于找不到工作,她就干起这活。一般给她提供货源的是一些公费医疗人员,药品按价格的60%回收,而她转手卖出收10%的手续费。

    在北京广安门内的一条街道上,不到1个小时,记者便抄下了几十个回收药品的传呼号码。记者随便拨通了一个号码:“都收什么药?”“收地奥心血康……”回电话的人明确表示只对百元以上的药品感兴趣。

    差不多是在记者与收药人碰面的同时,北京市监察局的工作人员也扮作卖药人与收药人会了面。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价值1200元的药品,以300元成交了。人证物证俱在,监察局的工作人员亮出了身份。执法人员从药贩子的住处查出了价值数万元的药品。这些包装残旧的药品,大多是医治心脏病、高血压等应急的重症药,然而这些应急的药品,却没有一盒是在保质期之内的。

    “这些药贩子实在是太可恶了,回收药品竟然跑到住户家里,害得我连午觉也没睡好。”太原市的李女士向记者诉苦道。一天下午,太原市杏花岭区的李女士正在家中午睡,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她从睡梦中惊醒,李女士打开门一看,一位陌生男子站在门外,“李大夫,我是回收药品的,你家都有什么药,开个价,咱们一回生两回熟,以后就是朋友了!”李女土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云,李女士问道:“什么大夫?什么回收药品,我家哪有什么药可以回收?”这名男子立即解释道:“李大夫,我也是听朋友介绍的,知道你这儿有药,你在医院上班,这对你来说当然不算什么!”李女土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药贩子错把她当成大夫了,而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工。药贩子收购的招数愈来愈高,他们不再满足于一小块“药品回收”木招牌,竟然上门收购,可谓是“服务到家”了。

    药品回收源头探寻

    有市民反映,有一些人,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他们不但就医次数多,药品大量积压,而且由于不同的医生会开出品种不一、疗效各异的药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