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8年第9期
编号:13278744
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累积Meta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年第9期
     气虚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西医将之归属于非感染性发热。《素问·调经论篇》“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阐述了劳伤脾胃,导致脾胃气虚,水湿运化失常,郁而化热的病机,为气虚发热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提出“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首次提出了甘温除热法治疗阴阳失调所致虚劳病证。金元时期,李东垣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气虚发热”的病理病机,认为饮食不节、形体劳役损伤脾胃之气,脾胃运化乏力导致水谷停滞中焦,郁久而化热,症状可见周身壮热,头疼目眩,四肢沉重无力。李东垣首次提出了“阴火”概念,并在仲景小建中汤治疗虚劳烦热的基础上,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提出了辛甘温之药补脾胃之气,升阳促运化以除阴火的治疗方法,即所谓“甘温除热”之法,并创立了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临床上,气虚发热者无明显的感染灶,西医抗炎治疗效果欠佳,中医甘温除热法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