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4年第3期
编号:13137389
糖尿病膀胱病证治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3期
     关键词:糖尿病膀胱病;癃闭;消渴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3.034

    中图分类号:R259.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3-0101-02

    糖尿病膀胱病(DCP)又称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无力、排尿时间延长、小便淋沥不尽、尿失禁,甚或出现尿潴留,可引起泌尿系感染,导致或加重肾功能衰竭。目前临床治疗除严格控制血糖外,还包括改善神经营养、纠正代谢紊乱等,但效果并不满意。DCP属中医学“癃闭”、“遗溺”范畴,由于是在消渴基础上发生的,所以与消渴的基本病机存在连贯性和一致性。笔者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并结合古医籍及现代医学对DCP的认识,从理论上探讨DCP的病机特点,从而为中医药防治DCP提供依据。

    1 病机探讨

    1.1 脾气亏虚,升降失调

    脾虚与消渴的关系十分密切。《灵枢·本脏》曰:“脾脆,善病消瘅。”明确指出脾气亏虚是发生消瘅的重要病因。《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指出脾气不足可导致小便频多。《本草经疏》曰:“脾得补而中自调,消渴者,津液不足之候也。气回则津液升,津液生则渴自止也。”指出补气则津生,消渴自止。

    DCP是由糖尿病发展而来,而脾在DCP发病中的作用极为重要。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皆赖其养。《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胃居中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强健,则清阳上升,浊阴下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