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3年第3期
编号:13170674
补肾祛瘀法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刘海燕 陈秀英 张蓉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关键词:补肾祛瘀法;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3.034

    中图分类号:R27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3-0082-02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无论是采取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存在治疗停止后复发率高的问题。对于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中医主要以补肾祛瘀为治疗大法,但应用祛瘀类药物,在排卵期后会增加流产几率,往往要求患者避孕,而使患者失去受孕的最佳时期。笔者应用补肾祛瘀法分排卵期前和排卵期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提高了临床疗效,增加了患者妊娠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0例观察病例为2007年6月-2009年6月间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被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者。年龄23~37岁,平均27.5岁;不孕病史2~13年,平均4.5年;原发性不孕41例,继发性不孕129例。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痛经133例,腰腹坠痛26例,月经不调23例。妇科检查有盆腔包块、痛性结节41例,B超提示卵巢巧克力囊肿79例(囊肿最大直径5 cm)。有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或异位病灶电灼术史34例,超声引导卵巢囊肿穿刺术史9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符合《妇产科学》[1]及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有关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症状与妇科检查、B超、MRI、CT、CA125、腹腔镜等检查最终确诊者。符合《中医妇科学》[3]中的肾虚血瘀证辨证标准:①经行腹痛,腰膝酸软;②月经先后无定期,不孕;③头晕耳鸣、面色晦黯;④盆腔有结节包块;⑤舌质黯淡,苔白,脉沉细。具备上述3项及3项以上,即可辨证为本证。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精神病患者;③卵巢囊肿直径超过5 c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